從雙軸到雙用 LED背光引領設計新變革
2025-05-08 21:06:28
泡泡網液晶顯示器頻道5月26日 無論顯示器還是電視機,要說LCD取代CRT最直觀的變化在哪裡,外觀大概會是最多人選擇的答案。的確,輕薄的液晶面板為顯示設備的工業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今天我們桌面上的顯示器早已不是10年前那些四四方方笨頭笨腦的「大傢伙」了。事實上,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不斷革新,顯示器的工業設計也在同步提升,新穎的設計不僅讓液晶顯示器變得更加美觀更加生活化,同時也為顯示器開創了更多的應用空間。
當液晶顯示器剛剛開始普及的時候,以三星(Samsung)為首的國際大廠便開始將先進顯示科技與尖端工業設計相結合,委託保時捷(F.A.Porsche)設計的SyncMaster 171P開創了高度調節+屏幕旋轉的設計先河;金屬質感的SyncMaster 173P+更宣告了雙軸底座和多彩外殼時代的到來;「雙截棍」式底座SyncMaster 971P的推出,則代表了三星P系列顯示科技與工業設計融合的巔峰。
仔細分析P系列的設計演化我們不難發現,從171P、173P到971P,其核心功能在於屏幕俯仰角度、高度和旋轉的調節,這種功能是CRT顯示器無法實現的,它們的出現大大提高了LCD顯示器屏幕的利用效率和使用舒適性,堪稱LCD顯示器優越性的典型代表,而最終承載這些功能的則是經典的雙軸底座設計——事實上,繼三星之後,LG、AOC、Maya、Envision等大大小小的顯示器品牌也都相繼推出了雙軸底座的主打產品並不約而同地定位中高端市場,這足以證明雙軸底座設計的成功,也折射其工藝的複雜與成本之高昂。
如果說雙軸底座讓液晶顯示器作為顯示器的功用發揮到了淋漓盡致,那麼另一項不起眼的改進卻在無意中為液晶顯示器開闢了新的應用模式,並且隨著LED背光等新技術的普及,這種新模式有望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與喜愛。
2006年7月,日系電子巨頭索尼(Sony)推出E系列「絕色」液晶顯示器,用支架取代底座,讓液晶顯示器在外觀上又有了新的變化。儘管索尼在不久之後便退出了民用顯示器市場,但「支架代替底座」的設計卻並未隨著索尼的離去而消失,爭霸中國顯示器市場的兩大巨頭AOC和三星各自承襲索尼衣缽,先後推出無底座液晶顯示器——代號「羅密歐」的913Fw(2007年)以及開筆記本電腦專用外接顯示器先河的「視平方」LD19N(2009年)。
「羅密歐」與「視平方」並不是兩款孤立的新品,事實上它們有各自的應用與技術內涵,前者率先提出了相框式顯示器的概念,讓顯示器在應用上向「超大型數碼相框」靠攏,而後者所依託的USB顯示技術則很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大行其道——當然,AOC與三星也從來沒有停止對這些內涵的挖掘與發揚,當LED背光技術走向成熟的時候,令人驚異的新產品出現了。
2010年,AOC推出採用LED背光的無底座液晶顯示器「洛世奇」系列,超薄面板+透明邊框讓顯示器的相框屬性呼之欲出,「平民奢華」的價格定位也讓「洛世奇」系列成為市場上最熱賣的產品之一。
2011年4月,在中國三星論壇上,神秘的USB無線顯示器C27A750終於亮相,USB 3.0和無線技術的結合,催生了徹底拋棄數據線的終極液晶顯示器,而基於USB 3.0的有線液晶顯示器C27A550新品,則被三星冠以「視平方LED」的代號重裝上陣。
其實,不僅僅是AOC和三星,在LED背光走向成熟的2011年,越來越多的顯示器廠商看到了「雙用」顯示器的前途和潛力,來自美國的優派(ViewSonic)和來自中國的HKC惠科,便不約而同地在今年4月推出了可以通過改變底座來實現不同應用的LED背光液晶顯示器新品。
優派VX2753mh-LED是目前唯一一款具有灰階1ms響應時間的27英寸大屏液晶顯示器,除了LED背光和雙HDMI接口之外,它最大的特色在於能夠通過拆卸底座實現桌面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外接顯示器的切換——這樣的設計不僅是優派顯示器工業設計的一大創新,在中國顯示器市場也稱得上很少有。
和優派VX2753mh-LED拆卸底座來實現不同應用的設計相比,HKC的T2217L在設計方面匠心獨運,摺疊式底座無需拆卸即可變身「支架」,輕鬆實現桌面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外接顯示器的切換,而金屬底座與透明亞克力邊框的結合更讓它的相框外觀質感十足,在實現液晶顯示器「兩用」的同時,進一步實現了「易用」與科技美感的結合——作為不折不扣的中國品牌,HKC T2217L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本土企業工業設計能力的巨大飛躍,從「雙軸」到「雙用」,液晶顯示技術的進化不斷催生新的設計與應用,在LED背光主導液晶顯示的時代,HKC T2217L的表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