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啟示作文
2025-03-02 17:24:25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己所不欲,匆施於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於現代人來說,都是朗朗上口。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作文:孔子的啟示,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第一篇孔子的啟示
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中提出:「對傳統文化中適合於調理社會關係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
孔子,我國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偉大在於,給後人留下了千古流芳的寶貴精神財富,經過了歲月的檢驗和發展升華,永久造福於人類社會。
幾千年以前的孔子的理論和學說對今天的我們到底有什麼新的涵義和啟示呢?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孔子的克己復禮思想。
「禮」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即人人都應該克制自己「出軌」的私慾,把自己的行為規範到符合社會秩序和制度的正常軌道上來。這個思想意義深遠。特別是對現在的反腐敗鬥爭有現實意義。現在的社會,發展了,開放了,也給人們私慾的放縱提供了廣泛空間。但是,人們不能放縱自己,為所欲為。人們應該克制自己,只能向社會索取自己該得的那一部分。自己的行為,一定要符合社會的「禮」,非禮勿施。懂得這個道理,賦於一生的實踐,並把它奉為座右銘,我想社會一定會少很多貪腐官員和刑事犯罪分子。
孔子的忠恕思想。
這是儒家在當今最有實踐意義的思想之一。何為忠?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自己要有所作為,也要盡心盡力幫助別人有所作為,自己要飛黃騰達,也要幫助別人飛黃騰達。何為恕?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強迫別人做。忠,就是盡己之心,去付出和助益;恕,就是待人如己,去換位和體諒。孔子的忠恕思想,是我們現在正確處理人事關係必須要學會和遵循的行為準則,是我們做人做事的道德規範,也是我們個人加強道德修養,成為一個「仁人」所必須經歷的心理修煉。我們的社會,如果能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將是一個多麼美好和諧社會!事實上,我們在學雷鋒之風很盛的時期,我們已經感受到社會和諧的溫馨美好。孔子的忠恕思想,也是我國處理外交事務所遵循的理論基礎,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各國互助互利,和平共處,共謀發展,這些就是我國外交的立足點。
孔子的仁愛思想。
仁是儒家傳統的道德精華,也是孔子倫理道德體系的最高原則.孔子仁愛思想內涵豐富,基本內涵包括愛人、孝悌、忠、恕、恭、寬、信、敏、惠、禮等等。簡言之,孔子的仁愛思想就是仁者愛人。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今天,孔子的"仁愛"思想仍對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這樣的思想深入人心的時候,那些損人利己、坑蒙拐騙、明搶暗奪,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犧牲大眾利益的事情,如製作假藥、假食品等等就會大大減少,是我們現在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大眾道德修養的思想基礎。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開歷史先河,開辦私學,弟子三千。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方法和理論,提倡教育興國,講究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他的這些教育理論和方法對於現在的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在發揮著重要意義。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重視抓教育,注重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育興,國家興!
在學習方面,孔子也是我們的好榜樣,他一生都在學習。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不學習就要落後,就要被淘汰!我們應該像孔子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永不落伍!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日子裡,各地都舉辦了許多紀念儀式和活動。這些,我認為是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我認為認真仔細研究孔子文化的精髓,並把它們用於指導我們做人做事,用於現實社會的改革才是關鍵,運用孔子的學說和理論來造福人類社會,是對孔子最大的尊敬!
第二篇孔子的啟示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和他們看齊,看見不是賢人的人就在內心自己反省。」這句話看起來簡簡單單,再怎麼看也就那麼一句話,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們有誰能做到像孔子說的那樣?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
開朗的人必然會比內向的人朋友多,人緣好,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內向的人羨慕那些外向開朗的人緣,如果他一天只會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該多好,那麼我就不會再孤獨,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辦法使自己變開朗,變得人緣好,那麼,他一切一切的「如果」就會永遠的是「如果」,不會去實現,他也永遠不會變得人緣好;成績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師們的讚賞,同學們的誇獎,如果一個成績不太好的人夢想自己的成績變好,得到老師讚賞,同學誇獎,可如果他一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績出類拔萃,只會在那空想的話,那他的夢想就怎麼也不會變成現實,他終究是那個成績不好的人,得到老師的讚賞,同學的誇獎終究只是夢,只是幻影;富人必然會有很多窮人沒有的權力,如果一個窮人想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卻只會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富人,讓自己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的話,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捨錢財。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焉」的這種精神,那麼窮人還是窮人,成績差的人還是成績差的人,內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不會有所改變。有些人看到一些品德差的人就只會在一旁指指點點,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身上也正有這樣令人討厭的品格,別人同樣的討厭你,因此,我們應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我們應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