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未來在哪?2017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盤點
2025-03-01 20:40:27
從阿爾法狗(AlphaGo)與李世石的世紀大戰開始,「人工智慧」這個詞開始迅速進入了大眾視野,也成為科技圈的年度熱門話題之一。不過相比高深莫測的阿爾法狗,消費者對於另一款人工智慧的產品則更為熟知,它就是「智能音箱」。在今年競爭激烈的「百箱大戰」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實力雄厚的平臺型巨頭阿里、百度、小米,同時也有專注智能硬體生產的Rokid、出門問問,他們紛紛布局智能音箱這一領域究竟為何呢?
其實從最早的Amazon Echo智能音箱開始,基於alexa語音助手的超強交互一直是智能音箱最為核心的優勢,而且Amazon Echo智能音箱在國外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市場佔有率,消費者對於此類產品的認可程度也更高。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數據顯示,亞馬遜Echo在今年前九個月的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臺,而領先於Google Home的700萬臺,預計年底即可突破3000萬臺大關,成為獨領風騷的千萬級明星產品,而這無疑也刺激了國內廠商的敏感神經。而據德國市場研究公司GfK數據監測,2017年1-8月國內智能音箱累計銷售超10萬臺,而隨著雙十一的促銷狂潮,智能音箱的銷量也達到了一個高峰,僅天貓精靈的銷量就超百萬,y也仿佛讓人們看到了智能音箱在國內的廣闊前景。
不過國內智能音箱公司對於產品也有著不同的定位,而這在產品端也有著充分的體現,基本上國內的智能音箱可以分為三大類:首先就是小米、阿里、京東、聯想等「大公司」,背後通常都有著龐大的商業生態,智能音箱只是為了平臺的接入需求,從而推動自身商業生態的建設;其次則是以Rokid、出門問問、Broadlink等在內的智能硬體公司,他們對於產品更加專注,聚焦在產品功能的提升上面,不僅關注智能音箱的本身,同時將更多的重點放在了語音交互、連接智能家居未來發展上面;而第三種則是一是以酷狗潘多拉、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型公司,希望藉助智能音箱來更好地推動優質音頻內容的傳播,產品的功能也主要定義在播放內容上面,不過「智能化」的操作方式顯然也有助於提升用戶在聆聽場景下的交互體驗,拉近用戶與內容之間的距離。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看不同公司的產品有著怎麼的差異。
1、平臺型公司的強勢入局
說到今年國內智能音箱的發展,不僅是一個個產品的單獨「表演」,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平臺型公司在推動行業發展中的強大實力。從小米推出小米AI音箱,再到阿里的天貓精靈,低價不僅讓消費者更加接近智能音箱這類產品,也加深了用戶對於人工智慧的初始理解,起到了很高的教化市場的作用。
而作為智能硬體行業的綜合型平臺,小米AI音箱和天貓精靈一樣強勢加入智能音箱的市場競爭,而低價的戰略也成為兩款產品共同的競爭手段,而這樣的手段在今年的的成績同樣斐然,這一點從天貓精靈在雙十一以99元的補貼價銷售超百萬臺就足以看出,「燒錢」無疑是進入市場最強有力的手段。
儘管小米和阿里都走了低價路線,不過在產品的定位上則區別明顯,小米AI音箱主要背靠已經連接超過8500萬臺智能設備的米家MIoT平臺的優勢,可以控制8大類小米智能家居設備。而對於還沒有接入MIoT平臺的設備,也可以通過米家智能插座,智能插線板、牆壁開關,米家空調伴侶等小配件來控制,而這也是小米AI音箱的強大「後臺」保障,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更多的傾向於智能家居的控制平臺,而這也是智能音箱之所以被平臺型公司看重的最主要原因。
作為全球最大中文搜尋引擎,百度加入智能音箱的混戰多少出乎人們的預料,而同樣讓人驚喜的還有百度raven H智能音箱本身,它採用了模塊化設計,頂部的點陣式觸控螢幕可隨意拆卸,同時音箱的箱體材料也採用了特殊的高溫尼龍玻璃碳纖維,足夠看出百度在這款產品上還是下足了功夫。
除此之外,百度的搜尋引擎、百度百科、百度地圖、百度音樂、愛奇藝……等等,豐富的業務也為AI提供了良好底層學習資料和豐富的內容基礎。與阿里和小米最大的不同,可能百度raven H智能音箱並未採用低價的策略來拉攏用戶,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也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2、智能硬體公司的逆流堅持
對於智能硬體公司來說,產品無疑是重中之重,在面對平臺型公司的強勢加入時,唯有堅持人工智慧技術和智能音箱產品本身或許才是最好的出路。以出門問問公司為例,目前已經推出了兩款Tichome和Tichome Mini兩款智能音箱,前者主要考慮到室內的使用場景,而後者則為了便攜的特點,體積更加小巧,而在功能上的差別其實並不大,除了以聽歌作為重要的使用場景之外,同時智能家居控制也是極為重要目標之一。以出門問問CEO 李志飛的話來說:巨頭們的燒錢大戰,並不會將智能硬體廠商擠出市場,反而對於整個智能音箱市場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而這也是智能硬體廠商自身無法獨立做到的方面。
此外,還有像Rokid這樣以硬體、語音技術均由團隊自主研發、自主把控的人工智慧科技公司,而通過最新的若琪·月石智能音箱,我們也能看到它們對於智能音箱產品本身的打磨和完善,而Rokid也是目前唯一的將喚醒詞控制在兩個音節的智能音箱廠商,相比傳統的四音節喚醒來說,雙音節不僅喚醒更加快速,同時也讓用戶在使用智能音箱過程中更為自然。同時Rokid若琪·月石的聲紋識別和方向識別是其產品的另一大技術亮點。
3、內容生產公司的順勢而為
如同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一樣,在眾多的智能音箱廠商中,內容型公司的加入也為智能音箱市場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以喜馬拉雅的小雅智能音箱為例,其主要突出了在內容方面可以無縫接入喜馬拉雅優質的音頻內容,同時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交互的方面,更為便捷的獲取內容。不過很顯然,以內容為突出智能音箱在競爭的優勢顯然會弱很多,而且在用戶群體的覆蓋上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時其他智能音箱也會通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來接入更多的內容,所以對於內容為主的智能音箱來說,挑戰似乎更大一些。
總結:
智能音箱行業的2017年可謂熱鬧非凡,在眾多廠商的激烈競爭中,消費者倒是得到了更多的好處,對這類產品也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無論是小米、阿里這樣強勢加入「百箱大戰」的平臺型公司,還是出門問問、Rokid這樣專注技術、產品本身的智能硬體公司,都對智能音箱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進而將人工智慧更加快速的普及到普通用戶之中,也讓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有了更為準確的期待。■
本文編輯:馬景東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