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他人,釋懷自己
2025-03-07 12:25:25
寬容他人,並不是說不據理力爭,而是在某些事情上,我們選擇退一步,好闊天空。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藉此越牆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他跳在長老的身上,後者是用脊梁來承接他的。小和尚愴惶離去,這以後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透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裡的佼佼者,若干年後,成為這兒的長老。無獨有偶,有位老師發現一位學生上課時時常低著頭畫些什麼,有一天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學生課後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學生上課時再沒有畫畫,各門課都學得不錯,之後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人,長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經邦濟世的才能。年輕時,與鮑叔牙一齊做生意,賺了錢分帳時,管仲總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氣,鮑叔牙說:"管仲不是一個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正因家裡窮,我是心甘情願讓他多拿的。"
之後,管仲參了軍,每次打仗都縮在最後面,撤退時又跑在最前面,別人都罵他是個膽小鬼,鮑叔牙出面制止別人的恥笑,說管仲之因此這樣做,是正因他家裡有老母親需要他贍養。
管仲聽了這些話,十分感動,說:"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卻是鮑叔牙!"從此以後,他們倆結成了生死之交。
卻說齊襄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糾,母親是魯國人;小兒子叫小白,母親是莒國人。管仲對鮑叔牙說:"齊襄公死後,繼承王位的不是糾就是小白,我們倆此刻分別去給糾和小白做老師,到時不管他倆誰做國君,咱們倆都相互推薦。"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它們發揮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正因你比我先到辦公室。"之後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正因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