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承載壓力加大 WLAN運營陷迷局
2025-03-30 09:56:24
泡泡網無線路由器頻道2月18日 在WLAN的運營上,中國移動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採用更加靈活,更有針對性的計費方式,為用戶提供更適合其需求的WLAN服務;一種是通過免費提供無線上網業務,聚集大規模的用戶群,進而向用戶提供有吸引力的增值業務來獲得收入。在1月4日舉行的中國移動2012工作會議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強調2012年要特別重視WLAN的建設和運營,要將WLAN建設、維護、運營和業務發展納入日常工作體系。
這表明隨著3G業務逐漸規模化,TD-SCDMA網絡的承載壓力不斷加大,中國移動更加需要利用WLAN分流數據流量,減輕網絡壓力。
WLAN是國際上常用的3G網絡分流方案,相對於TD-SCDMA網絡,WLAN的建設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分流的效果也非常明顯,但是WLAN缺乏像TD-SCDMA網絡本身那樣清晰的盈利模式。
中國移動的WLAN網絡在運營上還不夠成熟。而解決不好運營問題,WLAN的建設很難獲得成功。
WLAN「大躍進」
對比兩組數字可以發現,中國移動的WLAN熱點經歷了戲劇性的增長。2010年年底,中國移動建成的WLAN服務熱點約為12萬個,半年之後,根據中國移動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財報,截至2011年6月底,中移動在全國已建設WLAN接入點超過100萬個。原定於2013年完成的任務提前完成,而且在一年之內增長了超過7倍,用「大躍進」來形容並不為過。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缺乏iPhone等明星終端的情況下,依靠WLAN吸引高端用戶,成為中國移動的新選擇。
由於TD-SCDMA網絡本身在制式上不夠成熟,中國移動的3G用戶數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增長。而且在新增3G用戶上,中國移動也正在被競爭對手超越。同時在高端用戶市場又面臨著中國聯通iPhone等明星終端的爭奪,危機之下,中國移動只能另走蹊徑,開闢新戰場。
根據中國移動的公告,201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移動無線上網業務流量達到2173億MB,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了58%,其中移動數據流量1123億MB,WLAN數據流量1050億MB。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WLAN確實起到了數據分流的作用,不過流量的增長並沒有帶來相應的收入。
根據北京移動公布的WLAN業務收費標準,標準資費套餐是0.05元/分鐘(合3元/每小時),不使用不計費,每月最多收取500元,40G流量封頂後當月自動停止WLAN上網功能。如果是包月套餐,收費標準為30元/月包15小時;50元/月包40小時;100元/月包200小時。超出後按照 WLAN標準資費計費,每月最多收取500元,40G流量封頂後當月自動停止WLAN上網功能。
這樣的資費標準對用戶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卻大相逕庭。中國移動目前在WLAN業務的推廣上,還是以免費模式為主。
例如北京移動為吸引用戶使用WLAN業務,實施WLAN免費體驗套餐活動,活動從2010年8月5日一直持續至2011年12月31日,中間有一年多的時間。用戶在該時間段之內,每月可免費體驗20個小時的WLAN服務時長。而類似的免費策略同樣也被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所採用。
免費模式運營WLAN顯然無法為電信運營商帶來直接的收入。其實這樣的局面在TD-SCDMA業務上同樣存在,流量增量不增收,相反卻因為建設和優化3G網絡做了大規模投入而導致其ARPU值的大幅下滑。
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在2011第五屆移動網際網路國際研討會上,也表露了這樣的意思:「數據流量的爆炸式增長給運營商帶來的巨大成本壓力。這幾年,智能終端的迅速普及帶動了流量業務的快速發展。如中國移動數據流量連續幾年保持了150%以上的環比高速增長。流量爆炸在帶來新的收入增長的同時,又使運營商面臨著量收不同步的問題,給網絡投資帶來了巨大壓力。」
為了緩解壓力,降低WLAN的建設成本,電信運營商在採購中偏向價格低的中小型設備提供商,設備的質量相對不高,由此導致WLAN業務的用戶體驗不佳。曾有用戶反映使用WLAN套餐時信號不穩定,而且出現長時間無法上網的狀況。
在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和促進網絡業務收入兩者之間,電信運營商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惡性循環。中國移動也不例外。
其實在戰略層面,中國移動還是將重點放在了TD-SCDMA網絡的建設上,WLAN只是輔助舉措。這樣的定位也體現在包括設備採購等一系列環節的運營中,導致WLAN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即使建成大規模的WLAN熱點,能否運營好也還是疑問。借鑑國外電信運營商在WLAN業務上的運營經驗,實現WLAN運營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有助於中國移動走出WLAN運營的困境。
運營模式多樣化
國外,不論是BT(英國電信)還是T-Mobile,在向用戶提供WLAN服務時都採用了更加靈活的計費方式。例如BT針對偶爾使用Wi-Fi 用戶、初級使用用戶、國內漫遊較多用戶、國際漫遊較多用戶、偶爾出差但有較多上網需求的用戶等多種不同種類的用戶設計了不同類別的計費形式,T- Mobile在WLAN計費上則包括了時長計費、按日付費套餐、按月付費套餐、籤約包月套餐、預付費卡等多種計費模式。
更加多樣化的套餐契合了不同類別用戶的需求,而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WLAN服務的計費上還非常簡單,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
為降低WLAN的運營成本,有電信運營商選擇跟贊助商合作的模式,向用戶提供限時免費的WLAN服務,用戶使用這些服務之前需要先瀏覽贊助商的廣告。
部分發達國家採用政府採購,建設Wi-Fi熱點,向用戶免費提供無線上網服務,將Wi-Fi作為公共設施。這種模式在中國也有實踐,但是還不具規模。未來中國如果推出自己的寬帶戰略,不排除政府會投入更多資金,建設公共無線網絡。
那麼對於中國移動,應該怎樣運營WLAN?
中國移動的WLAN建設計劃是與其無線城市戰略密不可分的。中國移動的無線城市建設包含了市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出行、信息查詢、公共事業繳費、影票預訂等,通過提供無所不在的上網和信息服務,幫助市民獲得更便利、更安全、更順暢的生活體驗。WLAN所提供的無線接入服務,是構成中國移動無線城市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這一角度說,中國移動的WLAN運營是有目標,也是有前景的。不過這一計劃成功的關鍵還在於信息服務,也就是各種移動網際網路的增值業務。只要能夠向市民提供有價值的增值應用,面向用戶收費並非一定不可行。例如中國移動原有的無線音樂就是相對成功的增值業務。
所以,在WLAN的運營上,中國移動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採用更加靈活,更有針對性的計費方式,為用戶提供更適合其需求的WLAN服務;一種是通過免費提供無線上網業務,聚集大規模的用戶群,進而向用戶提供有吸引力的增值業務來獲得收入。
在中國,免費模式是相對通行的做法。但是這種模式成功的關鍵是數據業務,是流量經營,也正是中國移動目前的薄弱之處。在WLAN的運營上,中國移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