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孫祿堂孫式創始人 孫祿堂

2025-07-14 12:15:08

孫祿堂

男 (1862-1933) 孫式創始人
籍貫:河北望都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98位直系傳人
孫祿堂——武學宗師
  孫祿堂(1862—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望都縣東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9歲喪父,家中一貧如洗,由老母撫養成人。他喜愛武術,曾拜一位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時間雖短,但他好學苦練,練得一身好功夫。11歲時背井離鄉,去保定一家毛筆店做學徒。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後,孫的武藝出類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繼續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然而他並不滿足,還繼續尋師學藝,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由於孫祿堂本來功底深厚,又得程師竭力指教,苦練年餘,盡得八封掌的精髓。為使他經風雨見世面,廣識神州武林各派之精華,追本求源,掙脫師法樊籬,日後自成一家,便誠懇地勸他離師門去四海訪藝。1886年春,孫祿堂隻身徙步壯遊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1888年他返歸故裡,同年在家鄉創辦了蒲陽拳社,廣收門徒。
  1907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久聞孫祿堂武功絕倫,由此聘他為幕賓,同往東北,1909年孫隨徐返回北京。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太極名家郝為真。郝將自己所習太極拳之心得傳於孫祿堂。此時孫祿堂武功卓絕,德高望重,譽滿京城。1918年孫祿堂終於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同年徐世昌請孫祿堂入總統府,任武宣官。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孫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7月,又被聘為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孫祿堂晚年,正值列強環伺,國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趨嚴重,在外侮面前,孫大義凜然,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武林中不虛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稱。
  孫先生一生以教拳為業,足跡遍祖國各地。年邁七旬,應聘為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嗣後為江蘇省國術館教務長。先生教學循循善誘,其弟子較著名者如:靳雲亭、李潤如、陳微明、沙國政等,其子孫存周,其女孫劍雲亦均能傳其父業。先生一生弟子眾多,遍布海內外,小女孫劍雲女士是曾任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氏太極拳的第二代掌門人。1915年到1932期間,孫祿堂除撰寫了《太極拳學》外、還先後著述《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等重要專著和文章。1933年冬天他無疾而終,享年73歲。
  網友賽賢齋主人賦詩一首盛讚先生:
  人稱賽活猴,
  天下第一手。
  形意八卦精,
  更兼太極功。
  一生無敗績,
  誰人可匹敵?
  藝高德亦高,
  處處遍桃李。
  輕取東瀛寇,
  拒日顯骨氣。
  神功並大作,
  華夏負盛名。
  一代宗師去,
  無人逾此峰。
  孫祿堂生平大事年表:
  1860年即鹹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時,孫祿堂先生誕生。
  1865年,先生入私塾。
  1867年,先生喪父,遂綴學。
  1868年—1872年,先生從吳某習內功、輕功、散手及暗器。
  1872年年關,因母病重,先生愧悔自己無奉養之能於夜半在村外棗林自縊。清晨被路人救起,因感先生骨脈絕人,資助之。遂之攜母投保定一親友,學制毛筆。同年,被保定名拳家李奎元看中,收為弟子。從李修形意拳兼習文。
  1875年,李師見先生修武殆有天授,恐誤先生日後前程,遂將先生薦於李之師郭雲深處,從此先生從郭雲深深造形意拳8年。
  1878年,先生隨郭雲深遷往西陵。結識劉曉蘭、宋世榮等。
  1880年,先生隨郭往白西園處,得白西園傳贈形意拳拳譜。並得白西園傳授武醫之道。由是,先生欲參《易》修拳,以發明光大此拳譜之奧蘊。同年,先生隨郭赴晉訪車毅齋、宋世榮等。在晉期間,先生與門內外同人廣泛交流切磋,未嘗負之。郭雲深贊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師。」
  1881年,宋世榮來信邀先生再往晉論拳。不久先生持信訪晉,得宋講論內經及煉神還虛之法並論及內外家之別。由是,先生內功進至虛境。之後,先生再返郭雲深處,與郭共同研究形意拳理法,遂得出形意拳之三步功夫、三層道理、三種練法。
  1882年,先生為深究拳與《易》之關係,經郭雲深舉薦,先生赴京城,從程庭華研習八卦拳。
  1883年,南方某武師北上京城,專訪各派名師較技,所向披靡。後訪至程庭華,程之同門與南人較,皆不敵。程為避其銳,數日閉門不出。時先生新到程處不久,僅研習轉掌數月,未被程師列入門內,故未請先生。然先生自願要求代程師與南人一較。比試中,先生一出手即將南人由屋內擊出窗外。南人深服之。程師亦大喜過望,遂授先生八卦拳理法及點穴、輕功、八卦劍、七星杆等絕技。因先生之形意拳已臻化境,故僅習數月,先生即得八卦拳之精微。由是,先生感悟出形意拳與八卦拳其理實相通耳。
  1884年秋,先生已通悟八卦拳。切磋較技,未遇其匹。程師遂勸先生效當年董公海川訪遊天下,以臻至境。程曰:「汝生有宿慧始克臻此。餘意,汝之技黃河南北已無敵手。祿堂前途珍重,可去矣!行矣!」
  1885年,先生開始雲遊。途徑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十一省,其間遊行郡邑鄉野並曾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先生不辭遠蔽、險阻,必訪至。不服與較,先生未嘗負之。先生喜攀援絕險奇峰、涉大川幽谷。曾遇異人,乃一雲遊隱道,俗姓張。授先生修心養氣大法,該法能自然辟穀,清淨腹藏氣血之雜物。先生將此融入形意八卦修習之中,達至騰身走凌空、慧劍射神光之境地。後又於蜀中從一高僧研修《易經》。並於武當與一陳姓隱道一同結廬,聞其講論丹經。先生遨遊方外,登雲天、造九極,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俠奇事極多,曾多次遇匪、獨鬥群梟,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記載。歷時三年餘,先生於武道功臻造極至境。行止坐臥、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合於道。於是,先生返裡。
  1888年秋,先生返回保定。因先生聲譽極隆。欲拜師者甚眾。當地拳家甚忌之。群謀暗算先生。彼察得先生有去某店飲茶之習。一日,二十餘人暗伏該店內外。候至先生入店揭簾轉身之瞬,伏者前後夾擊,猛不可擋。先生於不意之中,感而遂通,若電光擊人,使前後偷襲者皆昏撲於地。眾拳家驚恐不已,疑先生為天神。時先生於武技已臻至空、至虛之化境,能有不聞不見之知覺,雖驟臨不測,亦能從容應變、感而遂通。此事發生後,至先生處求教或獵奇者甚眾,每日不絕。先生苦之,不久返歸故裡,同年,創蒲陽拳社。於是先生每日潛心玩味神化不測之功用,研究易經黃老奇門遁甲等學,併兼教鄉人文武兩道。教授弟子裘德元、張玉峰、張玉山、崔老玉、李老丹等。
  1889年,完縣縣令拜於門下。同年先生與張昭賢女士完婚。
  1890年,先生得長子。同年,經友人舉薦,至豐潤。為清庭招考武庠生。其間,先生曾輕取北方武術大家、被時人尊為武聖人者——武林志。
  1893年,先生得次子。不久,經友人孫紹亭之邀前往定興。時紹亭與當地某拳家有仇。某邀集北五省武林中之錚錚者百餘人前來與紹亭決鬥。紹亭僅邀到先生一人即與彼等不期而遇。紹亭見彼等人眾且皆持器械,轉身即逃。先生無奈,獨自應戰。傷彼數十人,餘作鳥獸散。而先生未遭一傷。此後訟事由紹亭辦理。此事傳出後,人言先生為「平定興」。
  1897年,先生得季子。同年先生赴京城探望程庭華。二人朝夕相處,意甚洽。數日後先生返。同門張玉奎等問程:「祿堂師兄技竟何如?」程庭華曰:「神乎哉!神乎哉!獨步絕倫矣!」
  1898年,郭雲深在去世前,把集其一生習武心得寫成的《解說形意拳經》一書交與先生。以示先生為郭之衣缽傳人。
  1899年,先生得四女。並於定興收孫振川、孫振岱為徒。
  1900年,庚子之亂。先生不安,再入京城探望程庭華。時程已犧牲。先生遂返。
  1900年—1907年,先生繼辦蒲陽拳社,探究儒釋道與拳學互證、互通之理。教授出齊公博、任彥芝、陳守禮等一批弟子。其間,清庭在京郊舉行規模盛大「天下英雄會」即演武大會,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來比試。先生亦前往。經比試,先生技冠群雄。遂在武林中,先生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1907年—1909年,徐世昌慕先生武藝絕倫,聘請先生前來東北為其幕賓。期間,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途徑奉天,經俄公使館提議,彼得洛夫與先生進行一場比武。先生應邀前往,比試中,交臂間,先生輕取彼。於是先生名震海外。之後,徐曾保先生為知縣、知州。先生婉謝之。
  1909年,先生隨徐世昌返京。不久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戰英國拳家奧皮音,特邀先生同往,為其壓陣。先生預言,彼必不敢接戰。至海上,果真如此,霍深服之。
  1910年,先生舉家遷入北京。
  1910年—1911年,先生從徐世昌遊。
  1912年,經友人介紹,先生與太極拳家郝維禎

同类文章

陳秀峰 陳秀峰

陳秀峰男 (?-?) 楊式第3代傳人 籍貫: 師承:楊班侯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楊班侯

楊班侯男 (1837-1892)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永年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7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1837~1892),名鈺,字班侯,綽號二先生,河北永年人,楊式太極

富周 富周

富周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省保定市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王茂齋 王茂齋

王茂齋男 (1862-1940)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山東掖縣 師承:全佑  傳人:約11位直系傳人

全佑吳式創始人 全佑

全佑男 (1834-1902) 吳式創始人 籍貫: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8位直系傳人   全佑 全佑(1834年-1902年)為滿族人,姓烏佳哈拉,為吳氏太極拳(又稱吳家太極拳)的奠基者。全佑從學於有楊無敵之稱的楊露禪(1799年

和兆元 和兆元

和兆元男 (1810-1890) 和式創始人 籍貫:河南省溫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2位直系傳人  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乃河南省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出身中醫世家。幼時受家鄉習拳之風的影響,捨棄功名,從本鎮陳清萍(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習太極拳十栽,悉心苦練,盡得真傳。之後,太

齊閣臣 齊閣臣

齊閣臣男 (?-?)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常遠亭 常遠亭

常遠亭男 (1860-1918)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侯得山 侯得山

侯得山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北京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祿禪初來北京即落腳天義順御醬園張家教拳。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德山一同跟楊祿禪學拳。張鳳吱很用心學太極拳,進步很快。他的醬菜把式侯得山就跟看學練,也學的很好。傳說《張氏隨筆》就是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

楊露禪楊式創始人 楊露禪

楊露禪男 (1799-1872) 楊式創始人 籍貫:河北永年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7位直系傳人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人。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