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掃塵簡介 除塵闢邪除災可納福
2025-06-29 16:36:10
每一年的春節到來之前,民間都有各種各樣的傳統風俗與做法存在,為的就是使得年味更加濃重,在臘月二十四小年之際,也是人們過春節前的預熱階段,人們也有掃塵的傳統,年年都需掃塵,我們春節掃塵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呢?
小年掃塵簡介
農曆臘月二十四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漢族傳統年俗之一。起源於古代漢族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掃塵的由來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春節貼窗花大吉大利
在中國,每年過春節的時候都會貼窗花,可以用來烘託喜慶的節日氣氛,同時也能讓人們獲得一種美的享受,起到裝飾性、欣賞性於一體的作用,而製作窗花的手藝,也就一代代的流傳了下來。而關於貼窗花這個習俗始於遠古,是由一個傳說演變而來的,相傳堯在位7年的時候,有一隻罕見的鳥名為鸞鶻鳥,年年飛到都邑棲息生活,而由於這個鳥的到來,嚇得麒麟跑道大澤的草叢裡不敢出來,鴟梟則逃到了荒無人煙的森林裡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