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哪些風俗 為什麼說立秋要啃秋
2025-07-02 07:26:10
在中國的24個節氣當中,每一個節氣都有每個節氣存在的意義,也有相應的習俗與做法。我們能做的去推翻這些古人留給我們的信息,而是去遵循並結合自身採取硬的措施去實施,這樣我們的生活也會更有色彩,那麼立秋有哪些習俗呢?
立秋習俗之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的習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秋社、敬社神以及煮社粥的說法。
為什麼立秋要啃秋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在夏天由於天氣炎熱,人會很少胃口,吃的也比較清淡,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就會減少,但是秋天卻恰恰相反,天氣正適合吃的東西也多,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一旦立秋,天氣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所以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吃要注意什麼
秋天果實大多成熟,瓜果、豆莢類蔬菜種類很多,魚、肉、禽、蛋也比較車富。人們選擇食物的範圍擴大了,但要注意平衡膳食。秋天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有時氣溫仍較高。熱能傷津、傷氣,燥盛則消耗津液。所以在立秋吃的時候一定要吃的清淡一些,並且在吃完食品之後一定要做好養胃補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