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是什麼意思 立秋習俗盤點
2025-07-02 07:16:10
眾所周知,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俗語都是古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每一個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肯定都是有其深刻道理,並有一定的可信度的。那麼在立秋「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是什麼意思?還會有哪些習俗呢?
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是什麼意思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意思是,如果在這一年當中立秋來的比較早,那麼立秋過後就會開始變涼快,如果在這一年當中立秋來的比較晚,那麼在立秋後天氣還會很炎熱,就連在田地裡耕作的牛都有可能被熱死,所以在立秋後農民還是要做好防暑防曬工作,避免在正午太陽最毒辣的時候下地幹農活。
什麼是立秋
立秋的意思是秋季的開始,表示收穫的季節來臨了,同時也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但這不並不說明秋天就來了,也不代表著夏天就過去了。立秋時正處於三伏的中伏階段,之後還有末伏,因此也有「秋後一伏」的說法。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一個節氣。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秋的習俗有哪些
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人們會有啃西瓜或者香瓜的習俗,據說這樣既可以不生秋痱子,又可以避免拉肚子。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這種習俗開始於漢代,人們在這種習俗上表達最神經的感謝,現在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著這個習俗。貼秋膘,在夏天時,人們會因天氣炎熱而食欲不振,因此可能會體重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