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的簡介:中國新年的來歷和風俗
2025-07-02 23:29:10
元旦是世界人民的節日,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稱元旦是新年,這是因為元旦處在一個辭舊迎新的時間,不僅意味著一年的結束也代表著新一年的到來,在元旦也有著各種各樣的過節習俗,其中中國就有自己獨特的過新年方式。
中國新年的來歷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在漢武帝時期就規定春季的第一個月為正月在第一個月的第一天就是元旦。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在中國歷史上,「元旦」還有著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稱號,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元旦過節習俗
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的中國人過元旦與過春節相比陣仗小多了,許多人在元旦假期通常都喜歡出遊,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
元旦改日的說法
元旦在我國古代,指的就是農曆大年初一,也就是春節這一天。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大力推行西方文化,就連日曆也改了。1912年,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於是下令停止使用農曆,改用西方國家通行的公元紀年,也就是公曆。中國正式過元旦的時間是從1912年開始的。但農曆元旦,是中國已經延襲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一開始人們並不買帳,但隨著國民政府規定在元旦期間放假,涉及到政府、官員、學校、商家等等,元旦開始被人們認同起來,並逐漸在民間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