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來歷和傳說,禮儀習俗
2025-07-21 04:48:10
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除夕的說法,每年的除夕都是代表著要過年了,那麼又有多少人能夠知道除夕的來歷是什麼背後有沒有什麼有趣的傳說呢,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富有歷史文化的國家,幾千年的有記載文化使得中國是一個有故事的國家,包括了其中的很多節日,今天就來說說和除夕有關的歷史文化。
除夕的來歷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除夕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傢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後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餵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鬥。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後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準備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鬥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有什麼禮儀
除夕夜,吃過年夜飯後,在(神)廳神案上燃好香燭。庭院裡早已準備好用以點起火堆的草料——「春草」(稻秸稈)和番薯藤。
用春草迅速點火,待番薯藤燒起大火後,一切準備就緒。
家中男丁在庭院起點處等候,由輩分最高的男丁帶頭最先跳過火堆,其他人按長幼順序跳過。
跳過火堆,拾階而上,從正門進入「厝內」,一直走到神廳內的「天公燈」下,完成一趟。然後沿原路折回庭院裡的起點處,接著跳。跳幾趟都無所謂。
待到火勢漸歇,家中婦女手持火鉗和瓦片(現在瓦片少了,可以用其他容器代替),從火堆裡夾出一些未燃盡、帶火星的番薯藤條,放入瓦片上,放到「房內」「眠床」下面。(只是夫妻住的「房內」才需要。單身漢的臥室就免了)
還是輩分最高的男丁,手持扁擔,將火堆往大門方向一打,讓火星灰燼散開。
燃放鞭炮。(家中沒有扁擔的話,可以直接將鞭炮扔進火堆裡,火星頓時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