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 古老的春祭改清明
2025-07-06 15:33:10
由於在每年的寒食節與清明節隔著比較近,所以寒食節與清明節往往有所聯繫。不管是飲食上,還是起源習俗過法上,兩者區別並不是很大,之所以會這樣正是因為二者的關係,那麼究竟寒食節與清明節有什麼關係呢?二者有什麼區別?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
寒食節是指當天只吃冷食,清明節當天是指紀念逝去的親人。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蕩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
清明節與寒食節的區別
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寒食節也相隨而至。現在,有些人把寒食與清明混為一談,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兩者一個是農耕節氣,一個是民俗節日,本來就不是一碼事。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個民俗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寧被燒死山西介休的綿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兩者一是農耕節氣,一是典故民俗,本是兩碼事;但兩節時間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並稱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