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來歷和風俗 老人孩子禁去墳地
2025-07-06 15:13:10
在一年當中中國有許多的節日,其中關於寒食節知道的人很少。因為生活當中關於寒食節的介紹,並沒有其他節日來的隆重。但是不得不說寒食節在漢族的傳統節日當中還是有一席地位的,寒食節也有寒食節的來歷與風俗也值得我們關注。
寒食節的來歷和風俗
寒食節源於春秋時,介之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拜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寒食節有什麼講究和禁忌
身體欠佳的人不要去墳地;老人孩子不要去墳地;路上遇到不順的事不要去墳地;天黑以後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遊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不要在墳地方便解手;離開時不要回頭。凡送給逝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並燒盡,只有這樣,這些陽間的紙張才能轉為陰間的綢緞布匹,錢財房舍等。
養生注意寒食節特輯
寒食節於每年清明前一二日,一般於3月中上旬,屬於春季。那麼,春季該如何養生呢?水是人的生命之源,在春天的時候每天堅持多喝水,能夠增強身體系統的循環速度,還能有效的緩解緊張的身體機能,提升預警能力和能量消耗。注意春捂,很多人在初春天氣轉暖就過早的脫掉外套,但春季氣溫變化大,過早穿得清涼很容易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中老年人不要急於減穿衣服。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但也不宜捂的太多,出太多汗也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