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冥包的正規寫法 燒包袱為表"思時之敬"
2025-07-07 02:40:10
在中國的各類傳統節日當中,各種各樣的風俗存在也使得過節變得更有意義,其中在寒衣節祭祀時,往往需要燒冥包。目的很明顯也就是為了給逝去的先人送去寒衣,讓他們更好地保佑我們,但是燒冥包有獨特的的寫法與講究,只有掌握正確的寫法才能夠有作用。
寒衣節冥包的正規寫法
1.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豎排,寫給祖人的格式,依次寫「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祖考XX公XX老大人收」、「孫XX曾孫XX玄孫XX祀」。
2.如果的兒子活著,寫包袱時稱呼、落款以兒子為主。即:依次寫「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考XX公XX老大人收」、「男XX率孫XX曾孫XX玄孫XX祀」。包袱的背面寫上「封」字。
3.如若不能到墳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幾個給「力夫」,包袱正面寫「力夫」二字即可。
寒衣節燒包袱的說法
燒包袱又稱燒包裹,是我國民間祭祀祖先的一種形式。民間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為表「思時之敬」,大都給死去的宗親上墳燒紙。但是有的由於某些原因不能上墳的,就以燒包袱代之。包袱通常是一個大紙口袋,豎一尺,寬一尺五寸。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間貼一藍籤,以便書寫亡人名諱之用。
關於寒衣節的禁忌事項
凡屬送給逝去的人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