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春牛」是什麼習俗 是什麼時候興起的
2025-06-24 01:11:10
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很多人都覺得越來越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其實也是有很多年俗很有意思的,比如說「鞭春牛」就是一個在漢代興起的民俗,而這個民俗的發展也是經歷了成百上千年,不斷改變,如今也越來越和大家的生活契合。
「鞭春牛」習俗簡介
「鞭春牛」也叫「鞭春」,就是鞭春牛之意。是宣布一年農事生產正式開始的開耕典禮,作為立春時的慶祝活動,打春有著悠久的歷史。「春打六九買,。「數九」四十五天之後,即第六個「九」到來,就是「立春」。春是吉祥的象徵,春為「天地開闢之緒」。「立春」意為春天已來,是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故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因此我們國家的人一直都很重視節氣。在這個節氣周圍,以「勸農」為內容,各族人民生活中有許多有趣有趣的風俗活動。
「鞭春牛」興起時間
從唐代開始,立春這一天,各州、縣政府用紙紮成春牛,由州、縣官主持,用紅、綠絲或彩絲製成的春鞭牛三次,稱為春。春天意味著春牛勉強耕作,為人們取得良好的收成。從明清到民國,春季活動的興趣更加豐富。政府用彩紙紮成春鬥:春牛腹中充滿核桃、慄子、棗等乾果和穀物。
這個習俗的寓意
春牛的活動寄寓了百姓對春天還有新的一年的美好嚮往,就像州官春牛時念的詞一樣可以看出: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羊開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穀豐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方吉祥,九打九州太平,十打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