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日嗎 春節傳統風俗盤點
2025-07-12 02:25:10
眾所周知,每年的正月初一都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也有許多文化傳統活動在進行,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這一天,而在古代正月初一的叫法不同但擁有的傳統卻是相似的,每個人按照傳統過節都是為了能夠開開心心的過好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的來歷
正月初一古稱春節元日、元辰、元正、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確定下來,一直相傳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
大年初一禁忌事項
每逢過年,都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要遵守,俗稱年禁。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一年運程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比如大年初一這天不能殺生,因為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新年的財運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春節風俗盤點
舊時漢族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