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大年初五拜財神嗎 民間習俗年初五迎財神
2025-07-23 20:23:10
春節作為中國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是有著其特殊的意義的,在春節的時候還會有很多有趣的民俗風俗,這些習俗流傳了幾千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遵守,特別是大年初五的時候,因為大年初五在民間的說法是迎財神,那麼在這一天還會有什麼有講究的民俗習慣呢,一起看看文章了解一下吧。
大年初五拜財神嗎
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宋朝蔡京富有,中國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中國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五顯財神或五路財神:傳說有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喜、財。財帛星君臉白髮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正月初五接財神財帛星君習俗的起源與唐代長安首富王元寶有關。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
年初五拜財神來歷
農曆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接的這位「財神」多指趙公明。因其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沾光於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他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傳說中,趙公明常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在舊時人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焚香獻牲,搶在前頭迎接他。舊時,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過財神,才開門營業,稱為開頭盤。
有關財神的說法
除了「迎財神」,有些地方還有「送財神」的風俗。財神只有一個,加上四員下屬也只湊成了一個巴掌之數,想發財的人卻有那麼多,供不應求是明擺的,於是便有人主動出頭,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導致出一幅新的風俗--「送財神」。每逢初五之日,貧民乞丐三五結夥,戴起面具,扮成財神班底,號稱「送財神」,也叫「跳財神」。主例須當場送上錢幣酬謝,否則便在你家門口或店鋪前鬧個不停。窮光蛋扮活財神,搶財神變送財神,這齣充滿諷刺意味的街頭鬧劇,倒也稀裡糊塗的迎財神習俗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情趣。近年來結夥跳躍的「送財神」景象已經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