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盤點:每年臘月二十五到次年的元宵
2025-07-16 05:32:09
春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從春節到來之前到正月十五這期間,每一天都有許多風俗的存在,各類風俗的存在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更有年味。那麼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五到次年的元宵都有哪些習俗呢?
臘月二十五到元宵的風俗
在江南一帶的漢族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過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漢族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漢族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
春節風俗大盤點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元宵節風俗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古代稱為「上元」,其夜則稱「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國古代的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每月十五日必逢滿月,叫做「望」。滿月象徵著團圓美滿,在正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