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嗎
2025-07-01 10:04:10
雖然在日常生活當中晝夜長短的變化並不會影響到我們什麼,但是去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也能使我們更好的生活,做好相應更好的準備。一年當中晝夜長短的變化有兩個關鍵節點,其中冬至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嗎?
冬至晝夜變化情況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節氣冬至的來歷
在25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都非常重視這一天,冬至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古代的人覺得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所以人們往往會在冬至這天,進行祭祖,家庭聚餐等活動。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就快要過年了,二是說明冬至和過年差不多,都是非常重要的。
氣候變化開始數九
冬至節氣一到,就意味著北半球的冬天要開始了,俗話說「冬至不過不冷」,溫度持續降低變得寒冷起來。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也有說法是從冬至開始「數九」的,當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白天日照時長一年中最短,可想而知大地能吸收和釋放的熱量是極少了,這熱量供源少了,整體溫度和體感就下降了。再加上西伯利亞冷空氣的不斷侵襲,一些地區還有降雪的天氣,防寒保暖成了首要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