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二還是初五迎財神 正月初五迎財神
2025-07-01 12:43:10
在咱們中國的民間有一種自古流傳下來的說法,那就是在一些特別的日子會去迎財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的財運祈求一個好的兆頭,畢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錢是最重要的東西,沒有錢連飯都吃不起生存都沒辦法,所以人們也想到了這種方法來讓自己的財運變得更好,那麼財神是在什麼時候迎呢。
正月初幾迎財神
按照傳統風俗來說,大年初五的時候就要請財神回家,而且在節日中鞭炮聲最響的也就是在這年初五的迎財神這一天了,因為很多人相信鞭炮聲越響而且越久就會帶來更多的財運。
迎財神是春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在中國地區叫做炸邯鄲爺,邯鄲爺就是指的趙公明。北方地區一般在正月初二清晨或者在初五清晨燃放鞭 炮,以示迎接財神。每年元宵節期間,許多地方都有炮炸「邯鄲爺」的風俗。
接財神是古老的漢族節日風俗,漢族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正月初五迎財神來源
據民俗專家表示,迎財神之俗盛行於明清和民國時期,至今仍流傳不息。財神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幹,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以使自己在商業競爭中「宜利和合」而取勝;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紅臉關公,關羽以「義」著稱,商家取其「以義為利」,即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還有的商家乾脆將三人一起供奉。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shēnglǐ)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正月初二風俗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