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的含義,習俗有哪些
2025-06-18 06:50:08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它已成功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要,必須讓二十四節氣被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廣泛接受,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驕傲,接下來我們就先來了解關於春分這個節氣的知識吧。
春分節氣的含義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此日太陽光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晝夜幾乎等長。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伊朗,春分是新一年的開始,稱為納吾肉孜節。
節氣春分習俗
豎蛋: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2.吃春菜:「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3.送春牛: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春分養生秘訣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