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為習慣作文
2025-02-04 00:22:09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形成性格要靠習慣,習慣又是由不斷的行為形成的,歸根到底在於行為。小編收集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良好的行為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確實,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使人終身受益。
然而,有好的習慣才會有好的行為。人可以有習慣,甘心被習慣左右就意味著拒絕一切新方式,意味著安於現狀,意味著久而久之的淡漠。習慣是來自與人長時間行為的積累,想習以為常這類詞御姐來自於它。這看似很符合行為習慣,但都不知道有時候習慣帶來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所以習慣有時候是一種保守與扼殺。
有好的行為才能收穫好的習慣,如果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麼就要有好的行為,如果想取得成功,那麼就要有好的習慣,如果想要有精彩的生命,那麼就要有良好品質保證。
人們常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養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無論是誰,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
對於我們來說,特別是從初一開始,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在不斷的探索與嘗試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良好的好習慣去面對。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追求好習慣。」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就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成功人士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他們也是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且長期堅持。
魯迅就是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人,他從小就養成不遲到的好習慣,他要求自己要抓緊時間,還在桌上刻了一個「早」字,經過長時間的堅持,他養成了好的習慣,後來成為了我國有名的作家。在現在,有很多學生不但遲到,而且還會出現曠課等現象。
由此可見,養成良好好的習慣很重要。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形成性格要靠習慣,習慣又是由不斷的行為形成的,歸根到底在於行為。
第二篇:良好的行為習慣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資本。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行為習慣好似指南針,指引著每個人的行動。魯迅先生小時候,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曾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來時刻提醒自己要抓緊時間,時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長時間地堅持就形成了習慣。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為十大文豪之一。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一些科學家,文學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甚至在睡眠時產生靈感,是因為他的潛意識與外界刺激、與自己孜孜以求的問題之間保持著必然聯繫。1865年,德國的化學家凱庫勒坐在顛簸的馬車上打瞌睡,夢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結構之迷。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也是在夢中看見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
說話、走路等生活細節,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就會影響他人,甚至會影響國家聲望。韓國一個公共場所,專門用中文寫「不要隨地吐痰」,義大利比薩斜塔中也用中文寫「不要隨地吐痰」,法國社論「中國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通過人的行為習慣體現出來,一個細節,讓我們在世人面前丟盡顏面。
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它是後天積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吸菸是個壞習慣,但中國菸民的數量仍很驚人,為什麼?習慣養成了,改起來不容易,需要恆心,需要毅力。毛澤東是千古絕唱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散文、文藝理論無與倫比,這得益於他的終身學習、酷愛讀書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他一生讀書之多、之廣、之深、之活,無人能比。要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絕對不能少了「恆」字。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堅持不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終將一生受益。
第三篇:良好的行為習慣
老師告訴一位家長說他的孩子老是不好好學習。那位家長說:「老師,我知道我的孩子很不聽話,常常給您添麻煩。不過我想他現在不過十一歲,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變乖了……」
「你是不知道。」老師語重心長地說,「這個孩子平時行為習慣極為不好。他每天來上學,一進教室就把書包一扔,便去和同學打架。上課不認真聽還影響別人,作業也是亂七八糟,考試成績總是提高不了。你可得管管啊!」然而這個家長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他的孩子還是很聰明的,調皮一些,這是長大後會有出息的表現。於是,他很寵愛這個孩子,放任他,遷就他,總認為長大就會乖的。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由於兒時的壞行為與壞習慣導致他加入了黑社會,整天喝酒、抽菸,甚至染上毒癮,到了無法自拔的程度。後來他家實在沒錢供應毒品,他便幹起了小偷這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雖然他逃了幾次,最後還是落網了。由於罪惡深重,被判除無期徒刑。一個前程無限光明的生命就這樣墮落了……
讓我們分析一下原因:首先是這個孩子自己,從小就沒有養成好行為好習慣,導致他長大無法改過,因為那些壞行為壞習慣已經在他的身體乃至心靈扎了根,使他完全被這些東西控制。另外就是他的家長,老師已經說過要他管一管,然而他卻我行我素,任憑那個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孩子自身的缺陷與家長的放縱不管,鑄成了一個永恆的悲劇!
人還在小的時候就應該不斷約束和規範他的行為習慣,不能等到大了再補救。在那麼多聞名中外的名人中,都是小時候有好行為好習慣的人,並不是大了才變得好的。比如說大家熟悉的孔融,從小就懂得謙讓;有比如列寧,從小就知道做人需要誠實,不能因為害怕責怪而撒撒謊,矇騙過關;還有高爾基,小時候在那麼艱難的環境中仍然堅持讀書,堅持學習……正是這些好的行為習慣造就他們成為人人敬佩和學習的榜樣!
朋友們,難道你希望成為和那個被判無期徒刑的孩子一樣嗎?那麼從現在起,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可不要讓那出悲劇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