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欣賞的那些女子(初中生作文)
2025-02-02 02:29:09
無關歷史,無關偶像,只是感覺,只是訴說,只是欣賞,那些她們。
王昭君-底氣長存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為你吟詩誦詞,為的是你的美貌,為的是你的智慧,為的是你主動提出「出塞和親」的功勞,更為了你那面對世俗時的坦然和底氣。
我一直都認為毛延壽的故事是真的,因為你心中有一股底氣,面對世俗貪慾敢於說「不」。但我想,當你出塞和親時,也曾埋怨過吧。那時的你望著漫天黃沙,孤雁南飛,不覺幽思自嘆,無限感傷,便彈起琵琶,一首《出塞曲》聲聲催人淚下,而南飛大雁望著驚豔的你,聽著悽婉的琴聲而撲落於平沙之上,遂成「平沙落雁」的千古絕唱。
但後來,是你的聰慧讓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你從大漢天朝帶來了大量穀物種子,帶來了吐絲的種子,帶來了紡布的梭針,為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昭君,你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家鄉百姓,但連回歸家鄉的表章都被漢成帝所拒絕,最終卻只留下一座青冢在塞北平原,但你的底氣將永存人間。昭君,希望你的魂靈永安!
沈眉莊-菊之女子
在歷史中,或許沒有這位女子,亦或者她與歷史完全不同,那又如何,我就是想寫她,無關歷史。在《後宮甄嬛傳》這部小說中,這個我最賞識的女子-沈眉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她最愛賞菊,她欣賞菊花的氣節—不俗,不豔,不媚,不屈。可皇上如何能懂她這份高傲之氣,只是驚訝她也熟讀詩書,卻偏偏不懂她的內心。
她穩重端莊,一入宮便承寵,皇上許諾她六宮事宜。她自知風頭太旺定被人暗害,所以處處忍讓,但在這宮中,女人們之間除了鬥還有什麼?終免不了被坐實假孕之罪。而當時的她心裡還期盼著皇上能幫助自己:也許,也許他知道這件事後仍會信我。也許他會顧念著我的性命保全我,也許他對我還有那麼一絲絲的情誼。看到這個章節,我真心疼這個女人!
後來的她真變成了「寧可枝頭抱香死」的女子,她看透了這所謂的君王情,皇宮中除了嬛嬛,其他再與她無關,人心寡淡世態涼薄。
最後,她愛上了溫柔體貼的實初,生下了實初的孩子:「我的女兒就叫靜和吧,歲月靜好,溫和從容。」這是眉莊年少一直所期盼的,不知道死前的那一刻,她內心有沒有後悔當初入宮的選擇。若不入宮,即使嫁給平民小戶,也許她的這份願望也能完成。只可惜,入了宮被鎖在這四四方方的城牆內,不得安生。所幸的是,她是躺在心愛之人懷中靜靜離去,也算是了了一半的心願罷。
「雖曾未畫螺黛眉,顰蹙典惠儀容莊。蜜簾姊妹共帷帳,深宮漫夜了無長。菊堂又失玉不在,獨燈遙念佛寺香。醉臥月夜痴緣錯,憂終一夢人斷涼。」眉莊,希望你的魂靈永安!
張愛玲—她曾來過
她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女子,身世、對待事物的想法以及才華。
她生於上海,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張佩倫的孫女,前清大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出身名門。記得張愛玲有一張流傳極廣的照片裡,身著旗袍,極紅的唇,抬起的下巴,斜睨著遠方的眼,叫我這仰視她的後生來說,她這仰望姿勢裡的傲氣勝過多少仕女畫裡頷首低眉的絕代佳人。
她對待事物的方法與眾人不同,例如愛情。對於張愛玲來說,愛情只要歡娛靜好即可,她當時甚至不顧胡蘭成正為日本人做事,一心愛著胡蘭成。當胡蘭成離開上海時,張愛玲又對他說:「你可化名張牽,亦可叫張招,天涯海角,總有我在牽你招你。」但胡蘭成卻無意廝守終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便是她對於愛情的看法。
「短的是生命,長的是磨難。」她的筆宛如瞳視,幽幽地,在夜的床窗外窺視現代文明的浮華;貌似漫不經心地描龍繡鳳,實際上,卻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裡。我喜歡她的散文多於她的小說,因為在她的散文裡,隨時都可以看到她那生活的心情,可以聽到她那平靜而悠揚的聲音,在我們的心靈內外散開。有這種感覺,也許就已經足夠了。
喜歡張愛玲3年了,在生活中遇到的眾多朋友中,竟沒有一個人和我一樣喜歡張愛玲的,更別說坐在一起討論一下了。沒有人問我喜歡張愛玲的原因,所以我想的答案只是為了答覆自己而已。容我述說,最初喜歡張愛玲可能也是她的奇特,不僅作為一個出色的女作家,還有她的為人。我一直都很是奇怪,為什麼所讀的課本上完全沒有出現一篇有關張愛玲的文章。或許就因為她在課本上從未出現,讓人對她有一種想深入了解的想法吧。了解是了解了不少,但我仍不敢說我自己對張愛玲的理解有多深,因為她是一個謎。
或許又有人會說看太多張愛玲會讓人感到悲涼,對人生失去了樂觀。或者又有些人覺得「張愛玲只是一個不無庸俗的作家,被世俗傾向包裹著因而縮手縮腳,至多也只是一個冷麵的,但能深刻地描寫人生的作家。」然而我還是覺得她是偉大的,能把世俗生活寫成這樣的人,能用她那冷漠平靜的聲音述說的人,定然非同一般。張愛玲,希望你的魂靈永安!
那些她們,淡抹了我的年華,在我的記憶中填上了一筆,「幽幽曇花月之華,暗暗芬芳何需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