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作文:助人
2025-01-17 00:21:09
名人除了有名氣和相應的才華之外,還具備著樂於助人的美德。
彭麗媛和小男孩的故事
彭麗媛在阜陽拍過一個公益廣告,她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預防愛滋病義務宣傳員。片中彭麗媛的搭檔是個小男孩,當她第一眼看到那個男孩時,不由得震撼了。才三歲的孩子,眼神裡絲毫不見天真爛漫,卻寫滿了與年齡極不相符的孤獨和冷漠。他是個愛滋病孤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從母體感染了愛滋病病毒。
拍攝過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煩。無論彭麗媛如何跟男孩講話、逗他笑,他就是不理不睬,根本不願看她一眼,拍攝工作被迫中斷。男孩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世界,習慣了周圍的冷漠,平時幾乎不與任何人說話。導演對彭麗媛說:「你要跟他玩,最好是抓住他的手。」當時男孩的手上起了水泡,正流著水,彭麗媛拉住男孩的兩隻小手,一把將他抱了起來,這種接觸並不會感染。
男孩覺得不可思議,緊緊盯著這個陌生的阿姨,稚嫩的小臉上頓時燦爛了……
半年後在某電視節目演播廳,彭麗媛又見到了那個小男孩。她大感意外,男孩仿佛變了一個人,變得愛說愛笑,調皮搗蛋,還撲上來親熱地喊她「彭媽媽」。或許,那一個溫暖的擁抱,已經永遠銘刻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消除了他的孤獨憂傷。
劉伯溫巧救工匠的故事
劉伯溫是明太祖朱元璋最為倚重的謀臣,他足智多謀,為人厚道。有一天,他聽說皇上新建的宮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觀看。誰知剛跨進宮殿,只見迎面匆匆走來一人,到他面前,雙膝跪下,大呼:「劉大人救命!」弄得劉伯溫莫名其妙。
原來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宮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麼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獨來遊殿。他看到這豪華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來。就在這當口,突然梁上傳來一陣咳嗽聲。朱元璋抬頭一看,見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幹活,頓時顯得十分尷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輕狂,傳揚出去,豈不有失體面。但又不便馬上發作,便一臉怒氣離開了新殿。
這下可嚇壞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輕狂,怎能讓平民知道?看來兇多吉少,命兒難保了!剎時急得差點從梁上摔下來。他素聞劉伯溫對人寬厚,因此看到劉伯溫進殿,便跪倒在地,口頭求救。劉伯溫聽後,捋著鬍鬚稍加思索,便湊近工匠的耳邊輕聲囑咐一番。
過了幾天劉伯溫裝做不知朱元璋已去過新殿,啟奏道:「臣聞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前去審視一番。」朱元璋因恐洩露了「天機」,不好說已經去看過,君臣便一同來到了新殿。兩人在殿內轉了一圈,正待離去。忽聽梁上傳下一陣咳嗽聲,朱元璋抬頭望去,正是前天那名工匠,頓時臉沉下來。這時劉伯溫大聲喝道:「大膽刁民,為何見了皇上也不迴避?」這時工匠按劉伯溫所教的辦法做了個動作,朱元璋見了就打消了殺人滅口的念頭。
聰明的讀者,你知道劉伯溫教給工匠是什麼辦法嗎?
謎底:劉伯溫所教的辦法是:「裝啞」。當劉伯溫大聲喝問時,工匠默不作聲,只用手指了指嘴巴。劉伯溫說:「原來是個啞巴。」朱元璋也真的認為工匠是個啞巴,自己的輕狂,傳不出去了,也就打消了殺人滅口的念頭。
老舍幫助盲人謀生的故事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遠處有一個破舊的廟宇,裡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討、賣藝為生的盲人,將近40名。但當時全國剛解放不久,人們的生活都不寬裕,連養家餬口都很不易,更別說有能力去接濟他們了,因此他們的生活非常艱難,挨餓受凍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一經過「瞎子廟」,他的心便隱隱作痛,想要儘自己的所能,幫助這些可憐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簡單的幾次接濟根本解決不了他們的根本生存問題,必須得給他們提供一份足以謀生的活計。
於是,他不顧外人的反對,暫時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花了近兩年的時間,開始每天往返於家中與「瞎子廟」之間,把這些盲人都組織起來,並自掏腰包買了多件樂器,將其中那些會吹拉彈唱的,組成了一個樂團進行集中培訓,給予合奏配合上的種種指導。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裡,他還要熬夜為樂團寫歌,編排適合他們演奏的曲目。等這一切完成後,他又忙著聯繫演出單位和場所,並說服對方給予一定的演出報酬……而對於那些沒有任何才藝和特長的盲人,他則通過各種關係,不惜降低身份到處求爹爹拜奶奶,最終靠著自己的「面子」和關係,把他們一個個安排進周邊的橡膠廠、皮革廠、印刷廠和服裝廠裡。為此,他都跑爛了好幾雙布鞋。
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瞎子廟」裡幾乎每個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因為有了穩定的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狀況都發生了巨變,先後搬出了原先那個破舊的廟宇,住進街上條件更好的房子裡,「瞎子廟」也從此被廢棄。
這之後,每天晚上,當他下班從街上路過時,住在街上的盲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點亮屋內的燈,然後站到各自的大門口前,只為跟他打個招呼,問聲好,為他照亮門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親人歸來一般。而這幾乎成了那條街上一道不變的溫馨風景線,一直持續到他去世的那一天,從未錯過一次。盲人們都說,那是因為他們能聽出他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