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中元節的作文:中元節的傳說

2025-02-01 17:51:08

  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這個節在老百姓中還有幾種不同的叫法——「七月半」、「鬼節」。在這一天,老北京有中元法會、拜三官、盂蘭盆會、燒法船、祭祖、放河燈、點蓮花燈、送面羊等民俗。其實,民間之所以叫「鬼節」,無非是人們對逝去親人的追思。七月十五的習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會發現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人生百善孝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愛心的體現,無論是對尚健在的長輩,還是已逝的親人,不忘孝道,這才是「中元節」的現實意義。

  農曆七月十五與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的下元節,並稱中國歲時節令中的「三元」。這「三元」都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據《唐六典》稱,道士有「三元齋」:「正月十五日天官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為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節乃是道教節日。按照道教的說法,由於地官要過生日,大赦孤魂遊鬼,人間為免受鬼神幹擾,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法船,希望孤魂遊鬼收到禮物後升到極樂世界去。老北京的道觀在每年七月十五中元節這一天,都要舉行「祈福吉祥道場」,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盂蘭盆會,也稱盂蘭盆齋、盂蘭盆供。這是來源於佛教的習俗,比道教的中元活動要早,我國從南北朝時期的梁代開始仿行。「盂蘭」是梵語音譯,意為倒懸,「盆」是漢語,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器皿可以解先亡倒懸之苦,因此,盂蘭盆會實際是個「孝親節」。依據《盂蘭盆經》而舉行儀式,始於梁武帝。自此以後,成為風俗,歷代帝王以及民間無不舉行盂蘭盆會,以報祖德。

  盂蘭盆齋也與《目蓮救母》的傳說有關。

  據佛經中的《盂蘭盆經》記載:「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飯菜給她吃,飯菜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並要他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做盂蘭盆齋,備百味飲食以及桃、李、杏、慄、棗五果,供養十方僧眾。按照盂蘭盆經的指示,目蓮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目蓮感激佛祖,並向佛祖進言,年年舉辦施食會,以解那些孤魂餓鬼倒懸之厄運。佛祖便將七月十五的施食會命名為「盂蘭盆會」,令各佛寺進行佛事活動。寺廟裡的僧人和善男信女們在這一天舉行佛事,不僅僅是祭祀死去的親人,也是紀念目蓮,藉以表彰他對母親之孝道,並勸人盡孝。

  當時人們把此節作為追念祖先以及已故親友的節日,老北京的各個戲園子每到這個日子,都要連演數日《目蓮救母》的京劇應景戲。這戲雖說是個「鬼戲」,但也宣揚了自古以來的孝道美德。

  這一天,老北京的皇宮內及一些大的寺廟,也有「燒法船」之俗,也稱「燒活」。法船是一種大型冥器,由舊時的冥衣鋪用木條或秫秸及彩紙糊制而成。法船上艙、櫓、槳、舵齊全,大的可糊幾層數節,抱到法會之處再拼接而成。

  各寺廟道觀的僧侶和道士們當年在放焰口、做法事、誦經、焚香超度亡靈等儀式後,要焚燒一隻法船。抗戰時及勝利後,曾在北海公園的天王殿、中山公園的音樂堂、永安寺等處集會,由僧人、道士、喇嘛三種不同的宗教派別身披法衣、敲打法器,與各界人士、平民百姓一起為抗戰陣亡的將士們舉行法會,當時還舉行了鄭重的焚燒法船、點河燈儀式,為抗日將士超度,以表示追思。

  這天,還有祭祖的傳統。老北京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親五代,以示「慎忠追遠」。清《北京歲華記》載:「中元節前上冢如清明。」清《帝京歲時紀勝》也說:「中元祭掃,尤勝清明。綠樹蔭枝,青禾暢茂,蟬鳴鳥語,興助人遊。」

  一般皇宮內還要在太廟舉行祭祖大典,民間百姓中元祭祖的形式有多種形式,有的親到墳地燒錢化紙,有的則在家以裝有金銀紙元寶的包裹當主位,用三碗水餃或其他果品為祭,上香行禮後將包裹在門外焚化。據明《帝京景物略》雲:「上墳如清明時,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訖,輒於墓次掏促織。滿袋則喜,秫竿肩之以歸。」說明自元、明以來,中元上墳,帶有秋季郊遊的性質。初秋之時,掃墓連帶全家秋遊,無疑是孩童們的一次出旅,孩子們早把「鬼節」拋之腦後。

  夜放河燈和點蓮花燈是中元節的重要習俗,也是繼正月十五元宵燈節後,老北京的又一個傳統燈節。

  放河燈的歷史悠久,明人劉若愚的《明宮史》載:「七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燈。」西苑即說的前三海。

  清史中也有記載,皇宮內每年七月十五,太后及帝後嬪妃都要到北海觀看河燈。屆時上千名的太監及侍衛,手持荷葉,葉上點燃蠟燭,燭光閃閃羅列兩岸,太液池水上幾千盞琉璃河燈隨波漂蕩,並伴有梵樂和禪誦之聲。「坊巷遊人入夜喧,左連哈德右前門。繞城秋水河燈滿,今夜中元似上元。」清代文昭所著之《京師竹枝詞》描寫舊京中元節時的盛況。

  放河燈亦做放荷燈,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超度亡人的一種習俗。

  老北京的荷花燈都是用天然的荷葉插上點好的蠟燭做成荷花燈。那時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將其中心掏空,當中插上點好的蠟燭,將這些燈往河裡一送,順水漂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隊「水燈」,隨波蕩漾,燭光映星,相映成趣。當時北京的什剎海、北海、積水潭、泡子河、東直門外的二閘、御河、護城河等地,到處是一片如晝燭光,月下百姓雲集,熱鬧非凡。電視劇《四世同堂》裡祁老爺子在河邊放河燈超度亡人的鏡頭,真實再現了老北京中元節的風俗。

  蓮花燈則是用絲綢、絲紗、彩紙或玻璃製作的酷似蓮花的一種花燈。懸掛花燈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清乾隆年間每到七月十五的夜晚在圓明園,乾隆皇帝及后妃都要到西洋景的「迷宮」處,看眾宮女提著綢制的蓮花燈來走迷宮。民國時期,七月十五這天點蓮花燈也是必需的習俗。四合院、大雜院裡的孩子,都人手一隻蓮花燈。市面上的各類集市——東安市場、隆福寺、崇文門花市、天橋、什剎海荷花市場等,從七夕節後即有專門的鋪面開始售賣蓮花燈,其燈皆是用彩紙蓮花瓣組成的各式花籃或鶴、鷺等飛禽動物,任人選購。普通街市上及串胡同的小販賣的就是及其便宜的荷葉燈了。這些燈外形與河燈相仿,只是多根抵棍和線繩罷了。一些窮孩子還有用大棵香蒿子縛上香頭,或用蓮蓬插上香頭代替蓮花燈的。更為別致的是,茄子插香頭而燃之,謂「茄子燈」;西瓜瓢內插蠟燃之,謂「西瓜燈」。

  七月十五前後的晚上,各家的孩子均呼伴結群,遊逛街市胡同,小孩們眾口一詞地喊道:「蓮花燈、蓮花燈,今兒個點了明兒個扔!」那時的孩子們要在夜晚相互比誰的燈更美更亮,當年謂此舉為「鬥燈會」。《舊京秋詞》中有這樣的描述,「小隊兒童巷口邀,紅衣蠟淚夜風搖。蓮燈似我新詩句,明日憑仍樂此宵。」七月十五之夜,水中河燈蕩碧波,岸上燭光滿城街,街市一片璀璨。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麵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娘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並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餘糧。」新姑爺切完羊後,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裡,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同类文章
我已經長大了作文500字

我已經長大了作文500字

媽媽,我已經長大了,請您別再把我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子一樣看待了,好嗎?下午,我放學回家,您就開始教我做作業,整天嘮叨來嘮叨去的,生怕我作業做錯了,被老師批評。我想說:「這些作業我都會做,您何必浪費時間呢?」我曾多次想過,實際上,我就是被您關在籠子裡的一隻「金絲雀」罷了。晚上,我睡覺前,您總
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400字

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400字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好!謝謝您們這麼多年對我的關心,照顧。您們的愛猶如陽關沐浴著我。好像雨水滋潤著我,如同春風溫暖著我。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在這裡深深地向您們說一聲:「謝謝您們。」記得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做手工時,一不小心把手剪破了,血流出來了,鮮紅的血滴在紙上,染紅了我畫好的小汽車,我痛
難忘北京城作文400字

難忘北京城作文400字

我領略過濃妝淡抹的西湖風光,參觀過盛大的上海世博會,體驗過嘟嘟城的成人工作的樂趣,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古老而美麗的北京城。八月的北京格外炎熱,但絲毫沒影響我們遊玩的興致。我們登上了天安門,見證了它的雄偉。我們去了人民大會堂,瞻仰了毛主席的遺像。我們去了天壇,想像著古老帝王祭天的盛況。我在這些名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作文350字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作文350字

「碰」操場上傳來發令槍的聲音,原來學校裡在舉行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我也是運動員,我的運動項目是扔實心球和50米短路。由於去年得了獎,所以非常自信地走上了「戰場」。我的第一個項目是扔實心球。來到場地,我輕蔑地瞟了一眼對手,只見他們個個骨瘦如柴,我得意地想:「哈,我贏定了!」可事實並沒有比我想得輕
葫蘆兄弟作文400字

葫蘆兄弟作文400字

瓜園裡的藤架上結了兩個葫蘆。一個是葫蘆哥哥,一個是葫蘆弟弟,葫蘆哥哥全身金黃透亮的,又胖又結實,看起來可帥氣啦!弟弟呢,又瘦弱又矮小,身體一半是黃的,一半卻是綠的,看起來特別地醜陋。葫蘆哥哥志向遠大,一心想做一把人見人愛的「葫蘆絲」。一天,他高興地說:「弟弟,如果樂師在我的身上插上幾根竹子,
態度好才是真的好作文700字

態度好才是真的好作文700字

新一期《未來作家報》發下來了,我最愛看老師們寫的文章。我快速地瀏覽,很快找到了「紅色康乃馨」欄目,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其中《給我一個鼓勵的「優」》這一篇觸動了我心靈的琴弦。文章講的是:快放學了,同學們在訂正作業,阿南也去訂正。他是個聰明悟性很高的孩子,老師在他的作業本上打了個「B」,表示已
家鄉的四季作文250字

家鄉的四季作文250字

春天,春姑娘來到我的家鄉,我的新衣服被刮爛了,便哭了起來,這眼淚便是一場春雨。雨過後,小草抬起了頭,花兒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夏天,農民伯伯工作起來更辛苦了!在似火驕陽下,黑黝黝的皮膚閃閃發光,汗水也順著臉龐流下來,老爺爺便坐在大樹下,聽著陣陣蟬吟與周公會友。秋天,家鄉一片金黃,農民伯伯
讀《雄獅去流浪》有感300字

讀《雄獅去流浪》有感300字

自從沈石溪伯伯來我們學校做講座的時候,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他的語言,並買了他寫的三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雄獅去流浪》。這本書主要寫了五隻半大的雄獅被趕出家門,踏上了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它們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黑鬣毛、大頭師、刀疤臉、桃花眼和紅飄帶。險象環生的羅利安大草原上到處危機四伏,
那一次真讓我後悔作文300字

那一次真讓我後悔作文300字

大家想知道為什麼那一次真讓我後悔嗎?我猜你們一定想知道。那麼我就告訴你們吧!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吃完早餐。媽媽對我說:「今天有雨下,把傘帶上。」我卻一看外面的天,天氣晴朗。於是我便一溜煙跑走了。到了學校,我看見大家都在認真的早讀便也加入進去。轉眼間,四節課過去了。我看見外面正下著傾盆大
農莊的半天作文600字

農莊的半天作文600字

今天早上,雨下得可不小,早到了教室的同學們都在抱怨這討厭的天氣,老天爺好像故意跟我們作對似的,似乎知道我們四年級要去王鶴農莊野炊了。正當我們等得不耐煩,開始嘰裡呱啦說個不停的時候,老師進來通知我們可以出發了。同學們立馬一窩蜂地衝出教室,擠上車。車上同學們顯得興高採烈,早已忘了下雨的事了。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