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鱗散熱 映眾發布RTX2080TI黑金至尊OC版
2025-02-09 02:05:08
2018年8月21日,NVIDIA正式發布了圖靈架構的GEFORCE RTX 20系列顯卡。目前RTX 20系列顯卡的性能尚未解禁,不過相關的規格已經公布。從RTX 2080TI 的TDP功耗不難看到,250W的強大火力對於顯卡的散熱系統來說還是有較大的壓力的。即使是NVDIA的FE版,也不得不祭出了雙風扇散熱的首次改變。而已經曝光的各大品牌的非公版,則紛紛都在散熱器上做文章,其中少不了的,自然包括以賣散熱器送GPU出了名的一線AIC映眾(INNO3D)。
眾所周知,晶片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源自電子遷移,頻率越高遷移速度越快性能越好,發熱量也越大。在頻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發熱量的要素就在於提升製程,電晶體之間的空間更小,容納更複雜更多電晶體的同時還要降低內部電子顆粒碰撞的次數,降低能耗和熱量,這也是顯示晶片製程提升的時候,性能有所提升而且發熱量和功耗有所下降的重要手段。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晰的認識到:高燒,源自於日愈彪悍的性能,性能固我所欲也,清涼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兼得,舍清涼而取性能者也。
為了能讓顯卡充分發揮性能,廠商們的研究方向則更多集中在了如何讓GPU產生的熱量更快、更高效的傳遞上面,因此熱管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目前市面上九成的顯卡散熱器基本都配備了熱管在內,這也是對於液氮和水冷技術的極端和不可普及化的一種妥協。但隨著顯卡性能不斷提升,熱管也逐漸跟不上GPU在追求更高強性能面前所帶來的更多熱量。所以在散熱效果日漸力不從心的現在,熱管也開始尋求著進化!在這一代的RTX 20系列顯卡上,映眾(INNO3D)GeForce RTX 2080 Ti 黑金至尊OC版就率先在開放式散熱器上配備了特色的HerculeZ冰鱗均熱板技術。
HerculeZ冰鱗均熱板的散熱原理與熱管技術非常接近,都是利用內部導熱介質將熱量從銅的一端傳導到另一端,只是熱傳導的方式不同,熱管的熱傳導方式是一維的,是線的熱傳導方式,而冰鱗均熱板的熱傳導方式是二維的,是面的熱傳導方式,其散熱效果數倍於普通熱管。HerculeZ冰鱗均熱板內置的液體冷卻劑在熱源處受熱後氣化,氣化介質通過銅網狀微細管傳遞到散熱器冷源,在冷源處遇冷重新凝結,再通過銅網微狀細管回流至熱源處。回流過程為一個低真空環境,通過一套複雜的銅網微狀細管系統進行操作控制,此運作將在真空腔體內周而復始進行,以達到為GPU快速降溫的目的。
映眾(INNO3D) GeForce RTX 2080 Ti 黑金至尊OC版基於NVIDIA最新的Turing結構,顯卡擁有4352個流處理器,配備了11GB 352Bit GDDR6超大顯存,頻率高達14Gbps,Boost頻率為1590MHz,為超頻頻率設置。
外觀採用了黑+橙的顏色搭配,充滿了活力與個性。散熱方案則採用了雙風扇加最新的HerculeZ冰鱗散熱片,比起細小的熱管,HerculeZ冰鱗均熱板的超大面積能更均勻的吸收熱量,導熱速度也更快,熱量通過在冰鱗的真空環境中循環氣化傳導至散熱鰭片上,然後從超大的雙風扇中排出,為GPU快速降溫。
顯卡採用的是公版PG150方案設計,供電方面配備了13+3相供電,顯卡TDP為250W,需要2個8PIN外接電源供電,建議採用600W或以上的電源。接口方面則是採用公版標準的3個DP接口、1個HDMI接口以及1個USB-C接口的組合,最高支持8K超高清解析度和4K/120Hz。
時隔兩年多之久,20系列顯卡終於來到大家面前。這次不單單只是帶來性能提升,更融入了光線追蹤技術,人工智慧和可編程著色技術等黑科技,為玩家們帶來更新奇的體驗。作為映眾(INNO3D)的RTX 20系列顯卡的首發之作, GeForce RTX 2080 Ti 黑金至尊OC版也將第一時間登陸市場與玩家們見面,具體到貨時間大家也可以關注各大媒體報導以及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的預售信息。
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