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觀後感作文
2025-02-08 11:14:09
導語:通過觀看這部《建黨偉業》,我們再一次形象地認識到,在當時的舊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得了積貧積弱、處於列強環飼的舊中國,小編整理建黨偉業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建黨偉業觀後感
2011年9月10日下午,園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建黨偉業》。讓我很感動,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1年6至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
中國共產黨建黨的歷史一幕雖距現在已有90年的光陰,但這部獻禮影片深深地吸引著我,帶我走進20世紀初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讓我體會到一代仁人志士、熱血青年激蕩的愛國之心和中國共產黨建黨道路的艱辛與歷史必然。使我得以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輩在那段崢嶸歲月裡的熱血與激情,感受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衝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這部歷史大片以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發起的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主線,以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高級領導人,如開國主席毛澤東,國家總理周恩來,朱德總司令,共和國大元帥陳毅,政委鄧小平,以及各民主黨派人士如蔡鍔,胡適之等愛國志士在祖國風雨飄搖的危難關頭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為輔線,結合一些重大歷史片斷,故事徐徐展開,主次分明,既有蒙太奇式的懸念,又有尾尾道來的清晰脈絡。整部片子下來,結構嚴謹,歷史真實,人物演繹生動豐滿,戰爭場面氣勢磅礴,畫面唯美,極具觀賞性。不愧是明星陣容,歷史人物性格演繹非常精準。一句話,一個誇張的動作,就把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弱點,政治信仰等一一呈現出來。給觀眾一個個有靈有性的最真的歷史人物。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仿佛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激情蕩漾,心潮澎湃,作為一名黨員,深深地感受黨的發展壯大。電影中反映,建黨的時候,全國才50來名黨員,全國代表大會才13人。90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我們黨的光輝發展歷史。現在,我們全國的黨員大數大概有接近8000萬了,這是多麼輝煌的成績啊,真正的世界第一大黨,至少從黨員人數來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事實雄辯地證明,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帶領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照此發展,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第二篇: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我覺得拍得非常不錯,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起一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幾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如毛澤東、孫中山、胡適、袁世凱——等等,都是可以單獨寫一部電影了,要把如此眾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個小時內說清楚,其實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劇中人物形象豐滿的不多,但歷史事件述說著非常清楚,觀看時隨得劇情的起伏,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編劇的功力確實不凡,演員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看《建黨偉業》,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衝擊。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電影中反映,建黨的時候,全國才50來名黨員,全國代表大會才13人。90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我們黨的光輝發展歷史。現在,我們全國的黨員大數大概有接近8000萬了,這是多麼輝煌的成績啊,真正的世界第一大黨,至少從黨員人數來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事實雄辯地證明,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帶領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照此發展,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作為青年共產黨員,我們更應該熟知歷史,以學促用,以對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提高認知和學習能力,強化時代責任感,為鑄就新的輝煌做出貢獻;應該牢記歷史,以史為鑑,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共產黨人的時代精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革開放30年來,國人體驗的更多的是來自於西方物質文化的浸染,對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沒有變,但為之奮鬥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們往往會身在福中不知福,會更多的患得患失,會感覺迷茫沒有目標,而忽略了我為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或許是如古詩中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或許是因為國家經濟發展處在轉型期,從上到下都會感到陣痛,會暫時降低對幸福的感覺,但從這一刻覺醒還不算晚,我們還有用雙手去創造美好幸福未來的大好時光。
《建黨偉業》裡解放上海,解放軍累了,沒有佔民宅,整體睡在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百姓最親的親人——中國解放軍。當毛主席在天安廣場向人民宣告共產黨的勝利時,同時也預示了中國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新王朝,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靠的就是黨。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拼,為祖國爭光!
第三篇:建黨偉業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們單位在國圖音樂廳包場看《建黨偉業》。記得兩年前的《建國偉業》也是單位組織看的,作為其姊妹篇的《建黨偉業》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獻禮片。此次大家願意前往去看,除了想了解黨成立的這段歷史以外,更多的是衝著一張張的明星臉而去。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1年6、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卻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可以說整部電影刪繁就簡,詳略得當,節奏較合理。看到悲壯處,如國民黨先驅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車站遭遇特務暗殺身亡,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讓人禁不住扼腕長嘆;看到緊張處,如年輕的朱德率軍在棉花坡與吳佩孚的激戰,讓人為劇中人的命運直捏一把冷汗;看到哭笑不得處,如張勳被溥傑戲弄,在皇宮裡醜態百出地放風箏,讓人感慨莫名;看到動情處,如蔡鍔與小鳳仙車站離別情景,讓人為之而動;看到溫馨處,如年輕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簡單婚禮,毛澤東坦誠告訴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婦,是要吃苦的,跟了我,從此就沒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楊開慧卻無限深情地回答他:「我願意。」最簡單的臺詞卻道出了最真摯的愛情,焉能讓人不深受感動?!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終於把滿腔愛國熱情迸發出來,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姿態走上街頭,高呼著「愛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遊行,繼而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在視覺上衝擊著觀眾,更在心靈上感動著觀眾,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了。這段故事也把整個影片推向了高潮。
影片的結尾真美啊!(不過個人覺得美得太假)在那水氣氤氳、朦朧迷離的嘉興湖面上,年輕苗條的王會悟身著粉色碎花旗袍,手撐油紙傘坐在船頭上,為這群煥發著年輕活力的共產黨人放風;船裡面,先是一個人,繼而是一群人的聲音,他們緩緩唱起鏗鏘有力的《國際歌》,打破了這山水江南純樸的寧靜,歷史的傳奇在山水中若隱若現……故事就這樣結束,讓人有些餘猶未盡。
一路曲折一路歌,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今天擁有將近八千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豐功偉績的九十年,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為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通過觀看這部《建黨偉業》,我們再一次形象地認識到,在當時的舊中國,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北洋政府,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其他民主黨派,無論是議會制、總統制、還是君主立憲制,都救不了積貧積弱、處於列強環飼的舊中國,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終他們發現,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人民的不二選擇!
總體上看,這是一部不錯的影片。幾個主要角色如劉燁飾演的青年毛澤東,周潤髮飾演的袁世凱,馮遠徵飾演的陳獨秀,張嘉譯飾演的李大釗,都比他們自己以前演的角色有較大飛躍,可圈可點。希望大家有空都去看看,重溫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