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棍棒教育作文
2025-02-07 01:58:09
什麼是作文的基本功呢?基本功就是作文的描寫,從描寫開始,準能成功!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父母棍棒教育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父母棍棒教育作文一:
「棍棒之下出孝子」,大多數中國父母都認同這個道理。他們對待子女是「嚴格管教」,對犯了錯的孩子更是「暴力」懲罰。棍棒之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然而美國普遍認同的教育方式卻與中國的截然不同。他們教育子女多的是寬容和理解,而不是「懲罰」。當他們的孩子犯錯誤時,他們會原諒孩子犯的錯誤,教他們其中的道理。孩子們下次便很少犯同樣的錯。而大多數中國父母對待犯了錯的孩子是用暴力懲罰,在受到懲罰後,孩子們大多是害怕、叛逆。下次還會犯同樣的錯。這明顯說明「棍棒式教育」不是切實可行的。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方式卻是非常奇特而有效的,梁漱溟教育他兩個兒子非常的「放鬆」。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兄弟一般,梁漱溟給兒子更多的是寬容、引導。兒子遇到問題時他總是順著兒子的意願,儘可能的引導他,讓他自己思考。不操縱他牽制他,有錯時他不說「應該怎樣」而是「不應該怎樣」。就連他兒子填志願向他詢問意見時,他也只是笑著說:「你自己想什麼就是什麼」。從效果上看,顯然他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很明顯不是成功的,教育子女需要的是寬容、理解、引導,要儘可能讓他們知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一味的用暴力懲罰解決問題。所以「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
父母棍棒教育作文二: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觀點,即在中國"閒了棍子,慣了孩子"。這一點是如何形成並通過中國的悠久歷史的傳播可能會造成我的好奇心。然而,真正使我感興趣的是,是否仍然是這個觀點在現代社會值得通過。
一方面,這樣的"棒用"教育模式,沒有實現教育目標的可能性:形成一個孩子的判斷作為一個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發展,以及正確和錯誤的。孩子們總是好奇和破壞性,撕毀書本,拋下花瓶等,這將讓你感到很生氣。懲治他們或向他們解釋,你面對一個選擇。事實上,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這將是當時有效的。唯一的區別是,前者對兒童的恐懼和對他們處罰的錯誤實現後者的作品。迅速消失的擔憂,孩子很可能會重複他們的錯誤的活動,如果你只懲罰他們。一旦學習他們為什麼是錯誤的,知道什麼是允許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孩子可能避免在未來犯同樣的錯誤。而一點點,孩子的判斷能力將得到發展。因此,從長遠來看,指出錯誤的,什麼是允許的,似乎更明智。
同樣,這種"罰款強調"教育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似乎有點暴力,危害兒童的成長和他們的角色的形成。"很多成年人心理疾病與他們的童年的點球密切關係",精神科醫生說對了大量研究。此外,這種教育模式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氣質或過於膽小和軟弱的字符。此外,該模式將擴大兩代人之間的差距。所有這些意外的結果,我們將更好地深思過這樣的教育模式。發生。
廣交朋友,在某種意義上,似欣賞音樂。我從來沒有選擇明亮的藍色音樂每當我,因為我的感情旋律舒緩緊張的神經,向我保證,我的理解和關懷,而不是一個人在這個最困難的時候,因為我會覺得如果有人能夠加強在我悲傷的悲傷。
父母棍棒教育作文三:
一位家長諮詢李亞光女士說:「我們經常聽到西方的一些聲音,就是不能打孩子,要尊重孩子,不懲、不罰。但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就像這兩種觀念,尤其在現代的這種社會,它會不會很衝突?」
小朋友有時候會出現打人、罵人、撒謊、執拗、發脾氣、不合群……遇到這些情況狀況,不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打屁股、打手板,但這種教育方式所引發的爭議卻越來越大。到底是「棍棒教育」好,還是「賞識教育」好?我們一起聽聽李亞光女士的看法吧!
首先,我特別反對現在的家長在不去認知孩子、不去想清楚教育理念的情況下,就盲目地聽從一家之言。不管哪一家之言,就像我們說醫生千千萬,還得對症。
未必不能棍棒打
我們老祖宗,無論是孔子、老子、莊子等等最後留下來的、傳播下來的是思想,思想就是理念和規律,不是某一種方法。所以說至於「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我是棍棒打了,打的是心性!甚至過去舊社會那些大家族甚至族規,有時候給打殘一條腿。但是他失去一條腿,他的心性立住了,這就是對的。因為那種情況下要不打斷這條腿,他可能會出更嚴重的問題,就像「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就其輕」。
我特別反對現在說孩子不能訓、不能說、一定要賞識教育,就跟有一次電視臺請我去做節目,一個幼兒園園長就給我訴苦,說李老師你可來了,老師們都按不住了,因為很多家長送孩子的時候就說,「我們家孩子只接受賞識教育,不能有批評。」這種不能批評就是不尊重。因為是對還是錯是要尊重事實的,這才能實踐出真知。
所以說,所謂的賞識教育是說孩子承受力還不夠,我們家長又沒能清楚的給孩子講透。因為每個人溝通力、表達方式不一樣,然後孩子的理解力也不一樣,如果家長帶點情緒等等,孩子又牴觸,導致孩子沒認知到,這時候我們家長就棍棒,那就屬於簡單粗暴了。當我們把責任盡到了,而且我們確信他明白了,那這時候孩子再做不到,別管哪種懲罰,有時候棍棒懲罰,比心理懲罰還輕呢。心理懲罰會留下陰影,棍棒打過反而就忘了。所以,我是反對一概論之的,是根據自己孩子實際情況來的。
記得女兒小時候的一件事,我和我的先生是不打罵孩子的,但是這個孩子多次犯這個毛病,而且通過我研究,這種肢體語言很有可能對她的心理和未來的機遇造成巨大影響。就是我女兒已經到小學四年級了,她到哪兒就靠著牆。因為我們在加拿大那個廚房也比較大,她也會靠著灶臺,往那一靠,我們想想忸忸怩怩的那種,是上不來臺面的,這也代表孩子內心會依靠別人。
因為我們從《黃帝內經》我們讀了一些醫學的書,這個膀胱經是從頭到底的,天道之氣從頭到尾,就像我們說民族的脊梁,背得挺著。若是身體弱有病該治治,該修養修養,但站起來就不能一站三道彎!那很容易旁門左道。
所以,後來已經跟她談過三次,認真談了三次,起碼提醒她、善意的提醒已經超過十五次了。那接下來我和我先生就開始商量,我記得我們還模擬了好幾次故意踹她,因為預測她回來肯定還得靠著灶臺(因為我就會給她做加餐),我先生就試著瞄準又要踹得著她,又不能把她踹壞了,然後又得讓她記住。我們模擬了半天,孩子回來後,我們就故意嚇了她一下,她就記住了。從那兒以後,她無論什麼時候都站的挺挺的。
賞罰有度
棍棒教育與賞識教育,應該以賞識教育為主,棍棒為輔。對兒童教育來講,當然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因為孩子越小越容易認不清自己,非常容易自卑。「世上沒有壞孩子」,賞識教育的奧秘在於喚醒「好孩子」。0-6歲的兒童處於一個「他律」階段,容易以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為判斷自身行為的標準,如家長、幼兒園老師說自己是好孩子就認為自己是好孩子。
棍棒,或者說懲罰,是「要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懲罰也是先要鼓勵、肯定孩子,告訴他是個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歡他,而不能讓孩子產生被侮辱、被孤立的感覺;第二步是告訴孩子他犯了錯誤,做了錯事;第三步要指出孩子錯誤行為的危害性;最後要讓孩子積極面對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父母要懂得賞識孩子、鼓勵孩子、多對孩子豎大拇指、幫助孩子「找光明」。教育孩子,態度是最好的方法。但賞識也要有度,一味的賞識會使孩子混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盲目自信。
[父母棍棒教育作文]相關文章:
1.感恩父母手寫作文1100字_人物作文
2.寫給父母的感謝信作文_人物作文4200字
3.感恩父母小學生作文_人物作文6500字
4.父母的愛小學生作文8篇_人物作文
5.父母的小學生作文300字4篇_人物作文
6.感恩父母300字小學作文6篇_人物作文
7.關於父母的愛小學作文8篇_人物作文
8.回報父母的愛小學優秀作文9篇_人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