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演講稿範文
2025-01-29 14:27:09
各位同志:
大家早上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調研時強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舍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努力踐行「三嚴三實」活動要求。在我校有序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之際,將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切實做到深學、細照、篤行,從而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學校管理改革結合起來,意義深遠。
一、明確學什麼
今天,我們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學什麼?習總書記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學習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如何才能做到深學?就是要一點一滴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字一句學習焦裕祿同志的言論,重點把焦裕祿精神學習好、領會透,觸及靈魂地去學。學習要同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從相互融通中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把握改進作風的重點。能否堅持長期學習、全面學習,持續轉變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對黨員幹部來說是一個現實的考驗。
在本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同群眾建立更直接、更緊密的聯繫。我們要有這樣的觀念,涉及的矛盾問題越具體,群眾期望就越高,任務就越艱巨。我們貫徹群眾路線,堅持為民務實清廉,堅決反對「四風」,尤需以焦裕祿精神為學習的標杆,自覺向焦裕祿同志看齊,增強群眾觀念,堅定群眾立場,讓焦裕祿精神內化為我們一切言行的思想標尺。
二、落實怎麼做
「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為群眾謀利益不是用嘴皮子溜出來的,不是以形式主義忽悠出來的,那是一步一個腳印、汗珠子摔成八瓣兒幹出來的。觀看焦裕祿在蘭考的專題影片後,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尤其受到深刻的震撼:半個世紀過去了,焦裕祿同志還活在我們身邊,政聲民意的豐碑巍然屹立。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那一樁樁一件件感人的事跡。所以,我們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落腳處就在篤行上。
篤行就是謀事要實,不能脫離群眾拍腦袋。謀劃工作要想群眾之所想,要靠邁步子,不是靠喊號子。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信篤行、身體力行。努力向焦裕祿同志看齊,就是要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群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篤行就是創業務實,不能懶惰推諉。幹事創業,光靠擺架勢顯然不行,要有所動作,但這種動作不到位,力度不夠,行而不篤,結果就會似是而非,水過地皮溼。篤行就是要像焦裕祿那樣創業要實,視群眾為親人,視責任如泰山,視工作像生命,視艱苦作財富,視虛華似浮雲……動作到位,體現篤行,自然要費力,要流汗,要心跳,要臉紅,甚至心上要糾結,這都是篤行繞不開的硬功夫。
篤行就是做人要實。與焦裕祿時代相比,今天確實在許多地方都發生了變化,但千變萬變,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和道德情操不能變;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焦裕祿精神,意義尤其深遠。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焦裕祿精神,深化改革破解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實現中國夢,是我們體現篤行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堅持「日三省」
古人曰:「見賢思齊。」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是錘鍊精神、砥礪人品的好方法。焦裕祿同志作為共產黨員的好榜樣,半個世紀過去了,他的精神愈加感人,這面鏡子愈加體現出它的特殊價值。
深入學習弄懂學什麼,篤行自勵是為修好身。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細照焦裕祿這面鏡子。細照,要清楚照什麼?黨員幹部應該對照焦裕祿精神,「一日三省吾身」,以焦裕祿的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道德情操為標杆,從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細緻省視、捫心自問,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裡,找到思齊的著力點。
學習焦裕祿,就要做行動上的人民公僕,脈搏和群眾一齊跳;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拋開條條框框、形式主義,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把「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就要像焦裕祿那樣,在艱苦的環境下,以一種豁出去的奮鬥精神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就要像焦裕祿那樣,嚴於修身,嚴於用權,嚴於自律,真正防微杜漸。
「日三省」,要不怕羞。怕羞是照鏡子的大敵;照照鏡子,並不是要欣賞自己的姣美,而是要找出自己的醜處。有了害羞心理,就會對醜處遮遮掩掩,就會虛晃一槍。有了怕羞心理,不敢直面短板,就會護短,就會為自己的醜找理由。善於照鏡子、敢於照鏡子,不滿足於概念化、表面化、淺層化,黨員幹部就能在差距中辨明方向、認清目標、激發動力,推動作風轉變和改進實際工作。
學習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的要求,就能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繫,努力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從而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榜樣。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