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希望哲學》
2025-01-30 01:42:09
希望忽明忽暗,是既強烈又飄忽的存在,要時時刻刻確認它的存在。看奧運會的時候,我也會勢利地想,那些世界排名那麼靠後的運動員,為什麼還要來參賽?有菲爾普斯出現的比賽,別的選手為什麼不索性棄權?那些在舉重比賽中,按照自己的實力,選擇了較輕重量的選手,自打他確定重量的時候,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為什麼還要讓比賽繼續?還有伊拉克的選手,穿著起了毛球的T恤和開了口子的運動鞋,帶著眉宇間的陰霾,也還是要來參加比賽,比賽又能為他們改變什麼?
按照通行的說法,是為顯示體育精神,是聽從奧林匹克精神的召喚,是為說明自己的存在,體會自己的參與感。但所有那些已經處於命定的劣勢,卻還是前來參賽的運動員,在所有這些大的精神之外,也還存著小小的、實際的希望吧,希望奇蹟發生,希望局勢逆轉,希望得到命運眷顧,希望某個剎那,命運的手指縫漏了一漏,傾瀉出一些別人不屑的金沙,最不濟,也能留下自己曾希望過的痕跡。就像《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聖地牙哥,獨自出海,大概也是懷著希冀的吧;就像明知中國足球秉性的我們,也還是懷著買彩票的心,在某些時候打開電視的吧。
有的時候,希望確實出現了。相比較那些「果然」,它只是為數稀少的「竟然」,但它還是出現了,當然,用「竟然」來修飾他們,是不公平的,希望或許早就由他們親手鍛造,蘊含在徵程之中,但相比較更為強大的「必然」,那點希望還是太小了,但我們依舊緊緊懷揣,不敢有絲毫懈怠。
(摘自韓松落《希望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