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議論文:生命因不完美而更精彩
2025-01-29 10:23:09
曾國藩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求闕居」,其中深意,著實值得玩味,莫非不完美也是一種精彩?
我想是的。
歷史上有這樣三個人,第一個嗜煙如命,篤信巫師和佔卜家,有兩個情婦;第二個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床,因抽大麻被逐出過辦公室,每天要喝一夸脫白蘭地;第三個曾是國家的戰鬥英雄,不抽菸,只偶爾喝酒。問題是誰最有可能造福人類。
第一個人是富蘭克林?羅斯福,二戰中帶領美國人民走向勝利;第二個是溫斯頓?邱吉爾,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首相;第三個叫阿道夫?希特勒,幾乎毀滅世界。
完美的不是人而是魔鬼,而偉人因為有了些許缺點,將頭上的光環褪去後才更顯得真實,缺點有時也是一種魅力——人性的魅力。
偉人如此,詩人更是這樣。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絕代才子王勃。誠然,一篇《滕王閣序》足以將他寫入歷史,卻不足以讓後世人憐他與愛他,只有他融己入水,引得開出一江花朵時,才是他的傳奇真正的開始。他如流星般短暫而又燦爛的生命,在每個文人的心底劃下了一抹傷痕,他粲然的一笑和留給後人的蒼涼的背影才是人們印象中的最完美。如果有一天我去滕王閣,我豔羨的決不是一行孤鷺上下紛飛託起的秋水長天的風情,也不是滕王閣近處的色青山與湖光山色。我是去祭奠,祭奠王勃二十四歲的生命。
中國文化太習慣於完美了,幾乎所有文學著作的結尾都是用大團圓來結局的。殊不知,平和地接受生命過程中的不完美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這一點,莎士比亞在文藝復興時早就提到過了。
收筆處,我望一眼窗外,突然感到陽光的燦爛。這是四月,四月讓我想到了海子:「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是八九年四月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的,三年後,一向學術標尺極其嚴格的北大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紀念海子的詩會。
海子不是用死作為生的結束;而是以死作為生的開始,那個「生」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