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讀書趣事
2025-01-29 09:43:09
王夫之「嫁書」
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書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兒出嫁,王夫之高興地撿起一隻箱子,說嫁妝都備齊了。有人打開一看,原來是滿滿一箱書,王夫之對大家說:「這就是我多年來為女兒操辦的嫁妝啊!」
袁枚「吃書」
清代詩人袁枚說:「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長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李時珍「啃書」
李時珍從小跟父親學醫,22歲當醫生,博採經方、單方、驗方,外治內服,療效顯著。他發現《本草》錯誤很多,品種不全,決心重修。經27年辛勤勞動,「啃書」無數,遍訪名山大川,搜集藥物11289種,插圖1160幅,處方11096個。於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
聞一多「醉書」
詩人聞一多新婚那天,親朋好友前來賀喜。可好久不見新郎出來,人們都以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門時,人們才在書房裡找到他。他仍穿著那件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興味正濃。於是家人都說這個大喜時刻不能讓他看書,因為他一看上書就會「醉」。
華羅庚「猜書」
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當他拿到一本書時,首先要對著書思考一會,猜想書的布局謀篇,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維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讀了。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的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王亞南「綁書」
我國第一個翻譯《資本論》的經濟學家王亞南,1933年,他在從紅海駛往歐洲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顛簸得叫人無法站穩,他便叫餐廳的服務員將他綁在椅子上。服務員以為他怕摔倒,便照辦了,誰知他卻開始聚精會神地讀起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