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低碳生活作文【薦讀】
2025-02-14 21:57:25
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小編收集了低碳生活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低碳生活
以前,我總是把電燈開上個徹夜到明,水從晚上滴到明早,冰箱塞滿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樣,既浪費水,又浪費電……
現在,我讀了《低碳生活:更健康更環保》這本書。它宣傳倡導低碳生活,我漸漸有些懂了。我要開始我的「低碳生活」。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其餘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燈來相助。因為我們的客廳大,窗外的照明燈照進來都可以醒目地看到室內的一切,吃飯時,真像一桌「燭光晚餐」,這真是一大盞「天然的燈啊!
其次,只要我洗好手,就都要把水龍頭擰的緊緊地,不讓水「逃」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還又擔憂爸爸媽媽會不會做好,如果每次看見爸爸媽媽進洗手間洗手並順其自然的把水龍頭關緊,我會十分高興,我希望「低碳家庭」會做的更好。
另外,冰箱裡放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媽媽說很浪費電,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妙招:我要拿起以前堆積如山的硬紙板,把它做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貼上了各種分類的標誌,然後,按分類去整理,這樣冰箱變會得又乾淨又整潔,煥然一新,一眼就目睹擺放整整齊齊的東西。這樣,既整潔,又節省了電。
我還知道了,原來,電器開著,就連小小的手機電池在插座上插著時都會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電就應該將電池立刻取下。我本來以為,二氧化碳只有汽車尾氣、煤炭燃燒這些會排放,沒想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著我們大家的生活和地球。
我還要把媽媽要扔的洗衣粉的桶做成一個個小垃圾桶,有的像個洋娃娃,粉嘟嘟的臉,可愛極了!有的又的像只小動物,活靈活現的,真像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們一定要低碳生活,讓生活更健康更環保。
第二篇:低碳生活
以前我對低碳是毫無了解,所以檯燈先生總是「整夜未眠」。冰箱伯伯每天都得撐著睡覺。可是,自從學校和各處開始宣傳「低碳」,我才意識到錯誤,於是,我決定把彌補錯誤和少先隊活動相結合,一起完成,時間就定在除夕夜。
有了決定後,我設想:除夕夜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用一次性紙杯喝水,不放鞭炮,除了看「春節聯歡晚會」外不看電視。傍晚六點開始熄燈兩小時,可以去河邊散步。然後我又把設想告訴爸爸、媽媽,動員他們也一起加入「低碳生活」,我還與他們籤了一份「低碳計劃」的協議。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終於除夕這一天來到了,為了不放鞭炮也有新年氣氛,我們一家早晨就忙著貼「福」和對聯,掛裝飾品、、、、、、忙完了,就差不多十二點了,我們又準備迎接客人。等客人坐下,媽媽正要去拿一次性紙杯,我立刻上前阻止說:「媽媽,今天千萬記得低碳哦!」「對呀,我怎麼忘了呢?」說著,媽媽走向廚房去取玻璃杯,將茶葉泡好,遞給了客人。一轉眼,時間又過去了好一會兒了,爸爸開始炒菜,我看火苗都快竄到鍋裡去了,便對爸爸喊:「低碳,低碳!你怎麼就不長記性呢?」爸爸不好意思地賠笑一下,把火關小了。不久後,媽媽大喊道:「吃飯了,吃飯了!」客人們都走向餐桌邊,大家剛要拿桌上的一次性筷子,我馬上大喝:「停!為了環保,還請大家用竹筷」。大家聽了,議論紛紛,都說有道理。吃完飯,媽媽要讓客人看電視,我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冒」了出來,請大家看報紙,或者去外面走走。這一直持續到吃晚飯,吃晚飯的景象同吃中飯時很相似,只是我這個小大人在一旁催促:「大家快點,下一個低碳計劃就要實行了!」最終大家在六點之前吃完了飯,我站起來向大家提議:「不如我們出去散步吧?這可是兩全其美的主意哦!」大家都同意後,我們便出發了,我還特意跑去察看電源和燈是不是全部關掉。大家一路上有說有笑,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功夫就快8點了,我又帶領客人回到家中,那是7點58分,我打開電視,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耐心地等啊等,終於到了12點,送走客人,我立刻問起了爸爸媽媽的感想,並記錄了下來。
原來,他們同我的想法基本一致:都認為這樣既節約能源,讓大氣層不再越來越薄,還能給地球光禿禿的地方增添一片綠色,真是一個好的提倡!不僅如此,我還想到了這樣做的閃光點:還可以使我們任何時候牢記節約,讓地球更加美麗,少受汙染。
第三篇:低碳生活
如果說哥本哈根會議是讓各個國家就環境問題達成共識,那麼從達成共識到付出行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吧。
想到這,我開始了我的低碳生活。
清晨,睡意正濃的我被老式的發條鬧鐘喚醒,於是我起身走進衛生間,正揉著眼睛,看見媽媽正在刷牙,而譁譁的水流聲不絕於耳。我趕快把水龍頭擰緊,開始長篇大論了起來!「要知道從自來水管裡流出的水每秒約200毫升,流5秒就相當於一公升,如果一個月都這樣流的話,可想而知,會浪費多少水?」媽媽聽著聽著笑了起來,嘖怪道:「行了,小老師,低碳生活快變成低速生活了,抓緊時間吧。」
早飯後,一直看著我在家裡東轉西轉的爸爸不耐煩了,催我趕快上學去。而我仍然樂此不疲地穿梭在房間與客廳之間,直到我拔掉了家裡幾乎所有的插頭,關掉所有開關。
學校的生活雖是平淡無奇,但又充滿快樂。放學回家的路上,公交車——成了我們代步的唯一工具,這樣不僅對交通狀況有一定的幫助,也在為環境保護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不知不覺,夜晚已悄然到來,我也該結束我一天的低碳生活了。
其實生活上的一些改變,對人們來說,已有了越來越重要的環保意義,節約用電用水不只是為自家省錢的小事,而且是可以造福人類的大事;拼車或是坐公交,不只是節約能量那麼簡單,而且有著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意義。當深刻了解到生活中習慣和細節的改變可以起到減少碳排放的作用後,危機感和責任感往往成為了督促人們嘗試新生活方式的開端。
每年的3月12日,我總要隨著爸爸去江浦植樹,每每看著一片空曠的土地被樹苗覆蓋,我都感到了一種快樂。從小學開始到現在,我一共種了8棵樹,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所謂的低碳,而伴隨著樹苗種入土地的,還有夢想、信念與期望。
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從衣、食、住、行,甚至人類呼吸的每一刻都在向環境容量中增添碳足跡。比如當下流行的便利消費,尤以一次性消費品為甚,就在不經意間浪費了巨大能源,危害嚴重。一次性塑膠袋的濫用帶來白色汙染蔓延,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致使片片森林慘遭「屠」刀,一次性口杯的風行累積成能源的極大浪費……
從一點一滴做起,擦去自己的碳足跡。老子曾說過:「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所以,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告別陋習,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