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文:弘揚孝道文化
2025-02-13 03:05:25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我們在孝道的傳承上一直延續著這種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續發揚。
弘揚孝道文化作文一
最近我們黨勝利召開了十八屆六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實質精神是要加強文化建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五千多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在今天的新形勢下,作為我們政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此,今天我作「大力傳承孝道文化,提升群眾道德素質」的發言。
我們樂清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相比發達的經濟和富裕的生活,文化建設較為滯後,群眾的道德素質落後於形勢的發展,產生了一些與時代要求不大相符的現象,比如:人們心身浮躁不愛讀書,有的人大辦婚喪事,搞違章建築,公建項目政策難以處理等等,這些都說明我們樂清必須加強文化建設,豐富群眾精神生活。使群眾的道德素質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讓我們樂清不僅經濟發達名揚全國,更是道德高尚名聞天下。
弘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大力傳承孝道文化。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孝親敬老代代相傳,貫穿於整個歷史進程,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具有社會普遍意義的行為準則和社會道德教育基本內容。孝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產生的根源,孝道文化所體現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每個人一生都要恪守躬行並實現著至高至善的孝道,做到孝敬父母,尊長敬老。孝道文化所提倡和要求人們所做到孝敬父母,尊長敬老,不僅是我們人類固有的傳統美德,而且還是一切動物生存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烏鴉還知報恩,尋食餵養飛不動的老烏鴉,被列為孝烏。孝道文化除了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把它上升到道德的層面外,還延伸為尊重他人,忠於國家、辦事誠信、鄰裡和睦、濟世救人等範圍。孝道文化在歷代都受到尊重和弘揚,在當前加強文化建設,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更要大力傳承孝道文化。
如何大力傳承孝道文化呢?需要全社會來行動,需要每個人來行動,形成學習孝道文化、提倡孝道文化、踐行孝道文化的濃厚氛圍。通過大力傳承孝道文化,提升群眾道德素質,共同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在傳承孝道文化上,一是宣傳部門要把孝道文化列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宣傳內容,大力宣傳孝道文化,把孝道文化和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有機結合起來,使孝道文化在新時期中發揚光大,成為人們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二是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生的敬老教育,把孝道文化引進學校,使學生明確什麼是孝道文化,如何學習孝道文化,如何使自己的日常行為符合孝道文化要求,讓孝道文化從小植根於學生心中,使每個學生成為孝道文化的傳承者和實踐者。三是社區、村、居委會要大力宣傳孝道文化,推薦敬老典型,樹立孝親榜樣,讓大家學習。同時鞭韃不孝道行為和不孝道家庭,形成孝道光榮、不孝道可恥的良好氛圍。四是機關企事業單位要開展系列以「講品行、重孝道」為主題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弘揚孝道文化。要建立完善「個人德孝行為」管理檔案,把德孝情況作為晉級評先的重要依據,明確不孝親敬老的不提拔、不重用、不晉級。五是我們政協要發揮人才濟濟、聯繫面廣的優勢,組織專家學者宣講孝道文化,編輯孝道文化宣傳小冊子,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把孝道文化深深植根於樂清大地,成為我國踐行孝道文化的楷模與表率。作為市委、市政府可考慮每三年開展一次「十大孝賢道德標兵」、「十大孝賢媳婦」典型評選活動,採取行行推薦、層層把關、注重實績、自下而上的方式,嚴格審查、嚴格標準,確保先進典型人物事跡的真實性和認可度,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由市委、市政府進行隆重表彰和獎勵,成為全市人們的學習榜樣,把我們樂清建設成為弘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孝道之鄉。
弘揚孝道文化作文二
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弘揚孝道文化」。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孝」字,上半部分是老子的「老」字,下半部分是兒子的「子」。引意為「老子靠著兒子,兒子背著老子」,古人用最直觀的文字,向我們傳遞了「孝」的真諦。
所謂孝道文化,就是關於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最早記錄孝道的,當屬《孝經》一書。《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我們人類道德的最高根本人類所有的教化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第一篇是入則孝,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是出自二十四孝的一個小故事《扇枕溫衾》: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蓆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他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家產救濟災民。人們稱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達,這種美德什麼時候都不能丟。烏鴉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更何況人呢?孝道是古今社會永恆的主題,弘揚傳統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XX年,陵縣開展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我局職工葉金麗同志當選,她的公公患病多年,神經末梢損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為了使公公過上乾淨舒適的生活,她每天為公公擦洗身子,經過她一年多的精心護理,公公能夠基本生活自理,在別人的幫助下能下床走路了。
俗話說,禍不單行,不幸又落到葉金麗的頭上。20XX年7月份她的婆婆查出肺癌,她和愛人與老人搬到了一起居住,照顧兩位老人的飲食起居,陪伴老人去醫院做化療、放療,以盡孝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她婆婆身體的癌細胞奇蹟般消失了,連醫生都深感驚奇。
陵縣公路局這樣的模範人物還有很多,市局組織學習《弟子規》以來,我局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充分發揮五樓會議室的多功能性,建起了公路文化講堂,組織廣大幹部職工開展文化創建活動。通過觀看視頻講座、集體誦讀經典、聽取模範報告等一系列活動,使文化講堂真正起到傳播經典文化,提升自我修養的作用。
弘揚孝道文化作文三
「孝」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化表現,長久的存在於中國的歷史之中,是構建於血緣關係上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孝的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更是奠基於孝道之上的社會,因而孝道乃是使中華文明區別於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
在西方,人們講究獨立,當子女成年後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國,養兒為防老的觀念一直都存在。贍養年老的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也是晚輩對長輩緬懷感恩之情的一種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國人的道德觀念當中,無疑是中國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標準。無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導鹿龜酒,養生堂龜鱉丸等在中國市場投放的廣告都以「孝」為主題。
「孝」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情感,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機制。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發性、綜合性,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之一。
我們從孝的起源到孔子孝道思想的繼承與開展,了解孔子如何去蕪存菁,將殷商迷信的鬼神觀人文化,知道慎終追遠的意義;將周代表面的孝行內在化,真誠的孝、親、愛,進而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種天下一家的理想境界。這種境界並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每個人先放下心中的對待,真心的善待自己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包容人世間的榮辱得失、稱譏毀譽、吉兇禍福,以平常心看待這些過程。因為我們知道煩惱憤怒並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將我們這憤怒無明的心放下,祈求上天來替我們安排,以喜悅的心來面對每一個當下,那麼我們的心自然可以達到無限的包容,可以化解人世間一切的不如意。
孝在中國傳統社會具有文化之源、社會之基的重要地位,這是有其歷史根源的。孝道具有人民性與封建性、精華與糟粕、歷史性和繼承性的兩重性,其歷史作用也表現出積極與消極的兩面性。
孝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就在於孝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人文主義的思想淵源,當代社會文化應當努力實現功利主義與人文主義的統一。以孝為基礎的中國人文主義傳統是建構當代社會時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資源。對孝文化的傳承要有批判和鑑別的吸收和摒棄。
中國是個以「孝」為文化核心的社會,「孝」的觀念規範著中國人的生命行為和政治方向。它雖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價值,甚至超乎宗教,成為人生而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觀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儀式,此時先民開始有「報本反始」的觀念。西周封建制度後,有了宗族制度,產生五倫觀念: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產生。到了孔子,禮崩樂壞,孔子以「仁」重新賦予禮樂新生命,撥亂反正,將流於形式的孝行內省化、人性化,成為人自我實現的重要價值觀。
孝在當代社會,不再具有泛孝主義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為家庭倫理的地位上來,現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義務並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強調自律性等特點,孝對處理當代家庭親子關係,對社會、家庭解決養老問題,形成尊老風尚,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都具有積極的作用,甚至如果能發揚其衍生意義的積極內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麼對當代社會文明建設、發揚愛國主義,增強民族凝聚力,振興中華均具有積極價值。孝的培養與實踐是提高當代人道德素質的起點。孝是形成現代和諧人際關係的價值淵源,是形成和睦社會風尚、保持社會穩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愛國心的根源和動力,孝是民族團結、興旺發達的精神基礎,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個人認為一個人不能沒有「孝」,中國也不能沒有「孝」文化。作為現代的人,更應該繼承中國「孝」文化中的精華,並且讓其更具有現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