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手機圈大事件盤點:多元化發展,注重核心技術衝高端
2025-05-20 04:36:13
2021年馬上就要過去了,這一年裡,手機圈發生了不少大事件,有不少新技術的應用,也有著足以改變整個行業的事件發生。2021年,手機圈都發生了什麼大事件?文章帶你一起回顧。
一、【產品篇】
5G手機全面鋪開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分析報告,2021年1月到11月,國內手機出貨量累計3.17億部,其中5G手機出貨量達到2.39億部,同比增長65.3%。國內5G手機出貨量持續增長,並且已經全面覆蓋到各價位段,5G手機已成為市場新品的基本盤。
圖片來源:中國信通院
可能更多人關注的是手機產品部分都有哪些重要改變,因此我們先來看看手機產品部分的大事件。
自研晶片為重要關鍵字
要說2021年手機行業最重要的關鍵詞,我覺得自研晶片可以算一個。這一年,此前從未涉足自研晶片領域的vivo和OPPO都正式入局,並且推出了自研晶片產品,小米也更新了自家的澎湃自研晶片,自研晶片領域變得更加熱鬧。
今年初推出的小米MIX FOLD摺疊屏手機搭載了澎湃C1專業影像晶片,澎湃C1搭配自研算法,提升手機影像部分的3A表現。還有近期發布的小米12 Pro,用上了小米第三款自研晶片-澎湃P1,這顆晶片用於充電方面,突破充電技術屏障,實現更高效率的120W單電芯充電方案。
vivo則在vivo X70 Pro+上面搭載了首款自研專業影像晶片V1,可同時服務於拍照和拍攝視頻等需求,通過與主晶片ISP疊加,滿足更加複雜的處理需求,能以更低的功耗實現更好的影像效果,充分發揮影像系統的潛力。
12月份,OPPO發布了馬裡亞納 X晶片,這是OPPO首個自研晶片,是一個專門為影像而生的專用NPU晶片。通過這個晶片,能夠更容易滿足AI計算影像提出的算力和能效要求,實現OPPO更加前沿的影像目標。下一代Find X旗艦產品將搭載OPPO馬裡亞納 X晶片,將會在2022年第一季度發布。
手機廠商紛紛入局自研晶片,足以看出晶片的重要性。通過自研晶片,不僅能幫助手機廠商在不同產品方向取得重大突破,還能夠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提升衝擊高端的產品硬實力和品牌魅力。也許過五年或者十年回看,這將會是手機行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新人入局,摺疊屏迎來熱潮
2021年,小米、OPPO、榮耀都正式加入了摺疊屏的隊伍,給摺疊屏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今年3月份,小米推出了首款MIX FOLD摺疊屏手機,採用內折設計,展開後具有8.01英寸2K+真全面屏,還配備了一塊6.52 英寸的外屏,首發售價9999元起。
12月份,OPPO推出了OPPO Find N摺疊屏手機,同樣是內折設計,但採用了全新的摺疊屏尺寸,內屏展開為7.1英寸,配備5.49英寸外屏,更容易兼顧大屏和握持手感,起售價7699元。
12月份,榮耀宣布,將推出榮耀首款摺疊屏旗艦-榮耀Magic V。
除了新入局摺疊屏的手機廠商,華為今年發布了新一代的Mate X2摺疊屏手機,在12月份還發布了採用上下摺疊的P50 Pocket新品。今年,三星也發布了第三代摺疊屏手機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
摺疊屏手機市場已經有較多選擇,摺疊屏手機正在變得越來越完善,帶來更好體驗的同時,價格也在逐步下降,降低體驗摺疊屏手機的門檻。
屏下攝像頭:探索中前進
在屏幕方面,備受關注的屏下攝像頭技術並沒有和期待的一樣在今年得到大規模的落地應用,只有不多的幾款產品用上了該技術。
2021年,小米MIX系列回歸,所推出的小米MIX4採用新一代CUP全面屏技術,相機隱藏在屏幕下面,帶來無異形開孔的真全面屏效果。經過多代更新,相機實際隱藏效果已經比較好。
今年推出的中興Axon 30 5G採用第二代屏下攝像技術,同樣可以帶來完整的全面屏體驗。
新一代三星Galaxy Z Fold3 5G的內屏也採用了屏下攝像頭技術,提升屏幕一體性,但為了兼顧自拍,屏下區域在淺色背景下會較為明顯。
經過迭代升級,屏下攝像頭已經能實現不錯的效果。但屏下相機區域顯示、自拍效果等問題仍舊是屏下攝像頭技術能夠普及的核心點。儘管屏下攝像頭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但今年大部分手機仍舊採用打孔屏設計,明年也不一定會全面應用。
屏幕:2K高刷屏更常見,還有LTPO技術加持
雖然去年已經全面普及了高刷新率屏幕,但同時支持2K解析度的屏幕並不多。今年,2K高刷屏幕已經在旗艦手機中普及,小米11系列、年初發布的Find X3系列、一加9 Pro等手機都支持120Hz高刷新率+2K解析度,實現清晰度和流暢度的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支持LTPO技術的屏幕更多。LTPO技術可讓屏幕實現硬體級的智能動態刷新率,兼顧流暢度和續航,已經在Find X3系列、iQOO8 Pro等旗艦機上使用,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旗艦手機用上迭代升級的LTPO 2K+高刷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發布的iPhone 13 Pro系列首次用上了支持120Hz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的屏幕。雖然旗艦機進一步普及了2K+高刷屏幕,但中低端手機仍舊少見。
充電續航
今年手機充電功率和電池容量都沒有特別大的突破,100W+仍舊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其中小米MIX4支持120W有線秒充,50W無線秒充。iQOO 8 Pro支持120W超快閃充和50W無線閃充。
不少旗艦手機充電功率都沒有突破百瓦,相對更加保守一點。比如小米11 Ultra支持有線無線雙67W充電、OPPO Find X3系列支持65W有線快充和30W無線AirVOOC、榮耀 Magic3 至臻版支持66W有線超級快充和50W無線快充。
影像部分
2021年,影像能力仍舊是手機很注重的核心功能點。硬體方面沒有特別震撼的升級點,巨大的突破之一就是加入了自研晶片。軟體方面,計算攝影成為一個新的突破點,其中影像方面的自研晶片就是為了能更好服務於計算攝影。
華為P50系列具有全新的XD Optics計算光學加持、榮耀Magic3系列帶來了多主攝融合計算攝影技術,OPPO和vivo也在影像算法上進行了大幅優化,這些都是通過軟體層面提升手機影像表現。
今年,高像素同樣不是旗艦手機主要發展方向,高素質的大底雙主攝配置在旗艦手機中更為常見。小米11 Ultra採用了1/1.12英寸超大底主攝、vivo X70 Pro+配備1/1.3英寸大底GN1主攝,這款新品還採用了超高透玻璃鏡片、專業影像晶片 V1晶片,打造更加突出的影像旗艦。
vivo X系列新品仍舊有蔡司的加持,今年發布的一加9系列與哈蘇合作,帶來更好的影像表現。
二、【行業篇】
2021年,手機市場份額發生巨大變化。根據IDC公布的數據,2021年第三季度,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3.312 億部,同比下降6.7%。
IDC: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貨量
第三季度,三星以 6900萬臺出貨量和 20.8% 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蘋果以 5040萬臺的出貨量重獲得第二名,市場份額15.2%。第三名為小米,出貨量為4430萬臺,佔13.4%的份額。OPPO和vivo出貨量分別為3330萬臺和3320萬臺,市場份額分別為10.1%和10.0%,位居第四。
在2021年過去的三個季度裡,佔據全球出貨量主要份額的都是三星、蘋果、小米、OPPO和vivo這五大手機廠商。相比去年,很明顯的變化就是華為已經歸類到Others,這也是受到制裁所帶來的持續影響。
在2021年Q2,小米出貨量首次登上全球第二。獨立後的榮耀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榮耀在Q2首次進入了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五。
IDC:2021年第二季度國內出貨量
國產手機接棒華為空出的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蘋果在高端市場上幾乎沒有對手,收穫了很大一部分高端市場。
華為
儘管手機業務受到制裁的影響,華為今年仍舊發布了新一代Mate X2摺疊屏手機、華為P50、P50 Pocket等產品。華為在其它領域的業務發展迅速,在今年在新能源汽車、智能設備等領域都有巨大的進展,華為正基於鴻蒙打造出更龐大的生態。
同時,華為今年給華為手機全面適配鴻蒙系統,基本已經完成了適配計劃機型的鴻蒙系統適配。目前搭載HarmonyOS華為設備數達到2.2億+,2021年生態設備出貨量達到1億+。
榮耀
榮耀正式獨立後,產品節奏逐步數恢復正常,對產品線進行了調整。榮耀今年把Magic系列帶回我們視線,推出了榮耀Magic3系列新品,定位高端旗艦產品。同時還發布了榮耀60數字系列、千元級的榮耀X系列等新品。
上面也有提到,榮耀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進入了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五,這意味著榮耀已經重返手機行業中的重要角色。
小米
小米今年全面進攻高端手機市場,年初推出了小米11 Ultra、小米MIX Fold摺疊屏手機高端產品,高性價比的紅米穩住了中低端的基本盤。
2021年,小米最重磅的大事件應該就是宣布造車。小米智能電動汽車項目正式立項,未來十年將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OPPO
OPPO今年對手機產品線進行了重新整合,一加手機回歸OPPO。今年國產手機都在衝高端,OPPO也不例外。OPPO年初發布了Find X3系列,衝擊高端市場,Reno系列今年進行了兩代更新。
除了手機,今年OPPO同樣繼續探索多元化智能生態,發力IoT領域,積極布局智能硬體產品。OPPO重視技術創新研發,展示了不少成果,比如近期公布的馬裡亞納 X晶片、OPPO Air Glass智能眼鏡等。
vivo
在高端市場部分,vivo推出了X70系列,主打專業影像旗艦,仍舊具有蔡司加持,並且通過自研獨立晶片讓影像方面具有更深度的突破,在高端市場中更具競爭力。同時,vivo S系列、iQOO系列等產品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整體銷量表現出色。vivo也在突破自己,布局更加全面的IoT生態產品,應對市場的變化。
總結
衝高端應該是今年國產手機廠商的關鍵詞之一,但可能大部分國產廠商的高端產品沒有達到預期中的反響。手機廠商也在調整自己策略,提升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
產品方面,並沒有特別大的顛覆性創新,都是在上一年的基礎上穩步升級。但手機廠商更加重視技術創新研發,上面提到的自研晶片就是很好的體現。手機之外,手機廠商都在布局更大的智能生態市場,拓寬自己的領域,尋找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