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項:ATX 2.0結構設計究竟用意何在
2025-05-16 01:41:10
ATX 2.0結構設計究竟用意何在
在最近出現了一個新的結構詞語「ATX 2.0」,想必大家對「ATX」這個詞語相對比較熟悉,這個詞語在20年前已經逐漸的進入我們的生活,ATX主機板結構為Intle在1995年正式發布,同事出臺了眾多的ATX結構機箱產品。也深深的被大家記入在腦海裡。不過機箱行業不斷的進步,在之後是開啟了多種ATX結構,比方說全塔機箱、背部走線機箱、RTX結構機箱等等。同時在其他方面做著突破。那問題便來了,正如筆友所提及的「ATX 2.0」究竟為何物,優勢有是什麼?
其實ATX2.0這個結構機箱產品最早是源於NZXT的H440這款產品上,但是一直沒有形成一同體系所以NZXT也很低調的進行,之後便出現了相關親民級的ATX2.0結構機箱先馬的TANK,隨後便是先馬卡薩丁與鑫谷戰艦EVA。後三款產品走的都是親民級的路線,所以與NZXT H440精簡了許多,但是機構都為一直。值得一提的無論是TANK、卡薩丁、戰艦EVA把價格做的更為親民還保留了ATX 2.0結構的優勢。
回到整體。所謂的ATX結構機箱只要是以主機板的大小決定的,所以首要的條件便是可以安裝ATX的主機板;雖然安裝的主機板最大還是ATX主機板。但是ATX2.0在原有的ATX機箱上了優化升級,ATX2.0遊戲機箱最大的幾個優點。筆友帶大家一同了解。
一、電源下置並將風扇口朝下安裝完成獨立散熱的功能不會影響機箱內部其他硬體,而且直接將電源封閉在電源倉位內,所以內部直接做好了散熱風道分離。
二、就是背部走線功能,就是將電源與其他硬體線材直接隱藏到機箱的右側板處,使機箱內部不會過於雜亂避免機箱內部積灰影響散熱。
三、ATX2.0在後面三款親民產品在前置內部方面捨棄了硬碟架與光碟機位,因為現在使用光碟機的用戶及其少,所以光碟機位變成了不必要的位置;同時將前方的硬碟架轉移至電源倉後面位置與背板上,使得整個空間更大,更容易擴充。
上述便是親民級ATX 2.0結構的優勢,但是往往所有事物都有雙刃劍的出現,優點對應的便是缺點。打個比方,前方只能支持薄的水冷排然而厚的水冷排無法安裝;或者說同位7個PCI的主機板——雙路伺服器主板便無法安裝;對側板的也有所需求,就是側板必須為凸包設計,不然相對的背線空間比較擁擠,走線難度也會增大等。
整體來說ATX2.0一定是機箱行業的趨勢,而且同時兼容風水冷安裝與HHD\\SSD混合交火等等優勢都是值得關注的機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