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圖無型號 解密索尼未發布的旗艦電視
2025-05-31 16:41:11
上周的這個時候,索尼中國20周歲生日那天我受邀參加了其「索尼魅力賞(Sony Expo 2016)」活動,除了很少能夠在國內見到「姨夫」真人之外,這次全產品線覆蓋的大型活動讓我有幸體驗到口水已久但遙不可及的GM鏡頭、沉浸在主導未來遊戲方向的VR世界。當然,作為我的本職工作,在電視產品線中也收穫了不小的驚喜,曾經亮相CES的索尼優異顯示技術Backlight Master Drive(動態背光系統大師版)江湖重現,這次他走進了我們國內的展會。
借著索尼Expo的機會,我在不讓拍照的「小黑屋」裡有幸觀近距離體驗到搭載大師版背光的原型機,更難能可貴的是它身邊還有價值30萬元的索尼BVM-X300(30英寸4K OLED主控監視器)、某品牌OLED以及搭載了直下式背光的索尼15年旗艦電視75X9400C。
為什麼HDR成為今年的主角?
在走進動態背光系統大師版之前,我們先要進行一些知識背景普及。現有的視頻行業技術中,畫質共有5個重要維度,分別是解析度、色深(灰度)、幀率、色域,當然,如果你走心看文章一定察覺出我只列了四個畫質方向。
事實上,以上四個畫質的不同方向已經發展的相當完善,比如解析度,在1080P升級到4K之後,8K解析度的概念早已被液晶面板供應商所提出;再比如從最早的24幀視頻到60幀,如今面向未來的120P視頻也已出現端倪,上述的四個維度標定了未來幾年的畫質研發方向。
針對亮度的動態範圍(可以理解為更高程度的對比度),這個SDR標準自50年前制定到去年都沒有迎來技術革新,直到HDR的出現才劃定了視頻拍攝、編解碼和顯像的研發方向。它讓視頻技術發展更加全面和完整,索尼的動態背光系統大師版也是針對提升動態範圍(高動態範圍HDR)而突破液晶電視顯示極限。
人眼與電視是如何處理動態範圍的?
既然索尼把旗艦機的重點放在HDR,這項技術對畫質的進步的推動作用自然好處多多,至於HDR有什麼好處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自然界不同物體反射光線都有不同的亮度「數值」,比如說直視陽光被量化後亮度大致是10的9次方尼特,而正常光線下室內亮度大概是10的2次方左右,到了夜晚,月光能夠表現的亮度大概在10的-2次方,如果是星星則要更低了。
儘管我們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觀看到上述這些「亮度」,然而你想要跨過人眼的視覺捕捉範圍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你在燈火闌珊的夜市中無法看到天空的星星,然而同樣一片天空在深山裡卻能觀看到璀璨星河。這是因為人眼在同一「畫面」下所捕捉的明暗光線有限度,這個限度用數值來體現大概是10的5次方,這個數字是一個範圍值,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有不同的10的5次方所包含的亮度區間。
顯示行業的亮度範圍限制與人眼視覺有些相似,只不過它的動態範圍更窄,SDR對應著大概10的3次方,超過這個範圍,或許暗畫面會被處理成一片死黑、高光則有可能大面積發白,這是亮度動態範圍有限的弊端。造成視頻技術停留在SDR標準又兩大原因:過去的電視機無法還原更高的動態範圍、視頻拍攝和傳輸也存在著對應的技術門檻。
SDR與HDR對比,HDR在近似的暗場控制下卻擁有更高的了亮度和細節
HDR標準的誕生將視頻拍攝、傳輸和還原全部提升至10的5次方級別,現在已經出現了對應該技術的攝像機、編碼格式以及少量電視機,我們所說的索尼動態背光系統大師版也是符合HDR標準。然而,他所挑戰的顯示技術遠遠在HDR標準之上。
現有HDR標準中針對液晶電視的峰值亮度和暗部黑位要求達到1000尼特以上或者0.05尼特以下,說白了要做到兩件事,背光輸出足夠亮,因此可以表現出更豐富的高光細節。同時,對於背光輸出的控制要足夠優秀,讓畫面最低亮度能夠下潛至0.05尼特以下,這兩樣都需要強大的背光系統做技術支持。
大師版動態背光系統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精英版動態背光系統,上下兩層側入式背光以及複雜的導光板負責區域控光
直下式背光原理(大師版的直下式背光燈陣列比示例密度高)
大師版的動態背光系統可以看做是液晶電視直下式背光的終結版,它擁有非常高密度的LED背光燈排列,甚至可以把它的背光看做室外LED大屏,每一個燈珠可以實現液晶面板上幾個像素的獨立控光,因此便擁有了極度接近於3840×2160個背光分區(具體數值要等索尼公布背光分區數),顯然這種原理已經很接近OLED技術了。
這樣的背光系統結合電視機對視頻信號的精準分析,它能夠根據畫面中亮、暗的場景進行「像素級」的局部控光,因此哪裡需要更強的背光標準達峰值亮度、哪裡需要儘可能壓低背光達到純淨暗場,電視可以根據視頻信息進行精準控光,也由此帶來了更高的動態範圍畫面。
索尼HDR電視屏攝
精英版動態背光系統或許是如此分配高低亮度區域輸出的
擁有像素級背光分區的大師版動態背光系統則可以更細緻的分析和還原光線對比
在採用了精英版動態背光系統的電視中,通過特殊優化的雙層側入式背光設計,他們達到了HDR標準要求的1000尼特亮度,使用高亮LED光源的大師版動態背光系統則可以達到4000尼特的最高亮度,這已經超過當前均值在3-400尼特液晶電視十倍。更多的分區、更高的峰值亮度讓大師版動態背光系統將其他HDR標準電視遠遠地甩在身後。
體驗心得:因為現場禁止拍照,最終的畫質體驗環節也只能靠我口述轉達了。現場參與體驗的機型上方一排從左到右分別是白光OLED電視、採用大師版動態背光系統的原型機、索尼X9300C,三臺電視下方是專業影視製作中也很少露面的BVM-X300,RGB三色OLED監視器。
作為對比,首先一個很重要的事物就是參考標準,很有幸這次封閉體驗環節能夠見到索尼專業級監視器。影片在拍攝、後期剪輯時,所有的製作流程都應以監視器作為參展標準,也就是說監視器可以代表影片想要表達的真實色彩和光影氛圍。
體驗給我感觸最深的其實是白光OLED,它是四臺設備中偏色最明顯的一臺,黃昏時分大地和海面的顏色、人物膚色、皮具質感等等,如果沒有對比,你很難察覺到它的顯示風格與真實影片想要表達的色彩有多大偏差。索尼這邊,說大師版原型機達到監視器級別也並不可信,但大師版背光的原型機絕對是非常接近BVM-X300的色彩風格。
至於亮度動態範圍,四臺設備在達到近似黑場控制能力下自然是擁有4000尼特亮度的大師版動態背光系統原型機更出色,要知道目前OLED電視亮度均值僅僅500尼特左右。帳面上的索尼原型機具有壓倒性優勢,然而在現場體驗的HDR電影安妮和維加斯宣傳片中,片源未能明顯釋放出大師版原型機的潛力,或許HDR與4K一樣,它同樣需要更精緻的片源才能營造出最完美的光影體驗。
在我看來,索尼動態背光系統大師版已經達到了液晶電視的最巔峰性能,它以最前沿技術和高昂代價換來了像素級背光布局,然而具體這款原型機成型還需要索尼解決好背光碟機動、功耗以及散熱等等問題,這是它與真正像素級背光OLED的先天差距。在索尼中國家用顯示產品部經理周震宇解釋中,索尼現階段不會發布OLED電視,他們心中的OLED應該具備RGB三原色背光,當前採用這種結構的OLED電視還無法大屏化,這可能是索尼現階段仍堅守液晶電視的另一原因。但是,我真心希望索尼顯示技術可以結合先天優勢完勝液晶的OLED面板,屆時發燒友肯定更難以對索尼電視解毒,它將是優異顯示技術以更優級面板工藝的強強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