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到底有多強大(戰鬥民族的鎮國之寶)
2023-09-14 20:47:59 2
軍迷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風吹,白楊舞,民兵擂大鼓,這句話形容的是支撐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三大洲際彈道飛彈家族,因其射程都達到11000公裡以上,並且都擁有強大的突防能力和精準的命中率,被稱為世界三大真理,而裡面的「白楊舞」指的就是俄羅斯的「白楊」洲際彈道飛彈,這也是前幾天俄羅斯前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敢公開向西方國家宣戰的原因,既然俄羅斯有這麼厲害的武器,戰鬥民族可能在這場俄烏衝突中處於弱勢嗎?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
梅德韋傑夫
烏克蘭欲轟炸克裡米亞大橋眾所周知,之所以俄烏衝突能持續這麼長時間,北約國家「功不可沒」,居然還想挑撥二毛子向克裡米亞地區開炮,意圖炸毀克裡米亞大橋以此來打擊俄軍,要知道克裡米亞大橋在此次俄烏衝突中承擔著重要角色,戰鬥民族想要向前線運送物資和武器裝備,都要經過這所大橋,如果二毛子將這所大橋炸毀,意味著戰鬥民族失去了一個重要補給路線,將對戰鬥民族的軍事行動產生巨大影響,因此俄羅斯前任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如果北約挑唆烏克蘭侵犯克裡米亞,就意味著想要發動世界大戰,那麼俄羅斯一定奉陪到底,而梅德韋傑夫敢這麼說,離不開護國神器「白楊」洲際飛彈給他的底氣,那麼這個「白楊」洲際飛彈的威力究竟有多恐怖?
「白楊」洲際飛彈
「白楊」洲際飛彈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研發出了一種分導式多彈頭設計,運用在「民兵-3」等飛彈上,一次射擊可以摧毀多個發射井,讓蘇聯開始恐慌,於是開始研製一種可以移動發射的洲際飛彈,終於在1987年,成功讓「白楊」洲際彈道飛彈正式服役於部隊,成為世界上第一款公路機動部署的單彈頭洲際彈道飛彈,彈體長19米,彈徑1.8米,重35噸,發射車長22.5米,車重47噸,最大射程超過1萬千米,具有變軌機動飛行能力,突防能力極強,在1991年,蘇聯就已經部署了近290枚「白楊」洲際彈道飛彈了。
該飛彈採用的發動機是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前兩級發動機的殼體採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而第三級發動機的殼體採用的則是有機纖維複合材料,飛行速度極快,採用多種發射方式,即可在地下井進行熱發射,也可以在地面上進行機動發射,其靈活多變性不容易被老美的防空系統識別,也因此對老美有很大的震懾作用,但使用發射車也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因「白楊」飛彈的發射重量約有45噸,使得發射車重量不平衡,極其容易翻車,僅在1994年一年之中就發生過十多次翻車事故,若真的是在發射時發生翻車,那後果不堪設想,再加上公路機動發射系統的維護成本很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一直不景氣,沒有空餘的經費來維護這一款本身就具有安全隱患的飛彈,所以俄羅斯方面做出決定,在「白楊」洲際飛彈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於是就有了「白楊-M」洲際飛彈的出現。
「白楊-M」洲際飛彈
「白楊-M」洲際飛彈「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長23米,彈徑1.95米,重47.2噸,最大射程115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達13馬赫,將「白楊」洲際飛彈的單彈頭設計改為多彈頭,可攜帶4枚5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其爆炸威力是美國民兵-3的4倍,被美國人稱之為「瘋子」,僅僅試射了4次就已經定型了,與伊斯坎德爾飛彈、薩爾馬特飛彈等一起為俄羅斯構建陸基攻防系統。
「白楊-M」洲際飛彈動力系統和發射方式「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和「白楊」同樣是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但是發動機直徑都有所增大,以此可以裝填更多的固體推進劑。同樣是兩種發射方式,但在公路機動發射方式上作了改動,為了避免翻車事故的發生,俄羅斯專門為「白楊-M」飛彈量身定做了一款MAZ-79221超重型飛彈發射車,其車長15米,載重量達80噸,最遠可行駛500公裡,時速到達80千米/時,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強飛彈運輸發射車,將「白楊」飛彈發射車的7軸14輪改為8軸16輪,任何路況都可以穩定行駛,並且無論是寒冷還是炎熱,該飛彈發射車都能以每小時40公裡的速度穿行,從行駛狀態到戰鬥狀態只需要5分鐘,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實戰性能強。
MAZ-79221超重型飛彈發射車
反攔截能力並且「白楊-M」洲際飛彈同樣具有變軌能力,該飛彈採用了最新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使飛彈在飛行過程中可實現機動滑翔飛行,以此來改變彈道高度,而且還安裝有燃氣發生器,可以按照特定的程序噴出高壓氣體,以此來改變飛行方向,讓防空反導系統不能做出有效攔截,大大提高了該飛彈的反攔截能力。
同時安裝有慣性制導系統和格洛納斯定位系統,命中率比「白楊」飛彈提高了1倍,誤差在200米之內,當飛彈飛行到120千米的高度時,配備的大功率毫米波雷達開始掃描周圍的地形,以此來尋找與目標相符的圖像,利用安裝的高壓氣瓶來調整飛彈的飛行方向,直到確認目標後,實現精準打擊。
該飛彈可以攜帶4枚5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者10枚分導式多彈頭,當攜帶分導式多彈頭時,每個彈頭都可以沿著不同的方向飛行,同時瞄準多個目標,就算其中幾個彈頭被攔截,但也因此消耗了攔截飛彈的數量,為後續飛彈突防做了巨大的準備,曾有研究表明,「白楊-M」飛彈的突防概率接近1,這代表著反導飛彈都將無法對「白楊-M」飛彈實現有效攔截,就連老美最先進的的防空反導系統"薩德"也無能為力。
再加上「白楊-M」飛彈在彈頭包覆著特殊材料,可以吸收反導飛彈的電磁輻射和核輻射,降低了被發現的風險,並採用了多層殼體結構,提高了飛彈的抗擊能力,防止飛彈在被非直接撞擊條件下發生意外,大大增強了「白楊-M」飛彈的生存能力。並且「白楊-M」飛彈還安裝有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讓電磁脈衝失效,以此來保證該飛彈的飛行穩定性,更好地躲避敵方的防空反導系統,據悉老美就算早已掌握了「白楊-M」飛彈系統的各項參數,但還是沒能研究明白該飛彈是如何躲過自家的防空系統的,以此可以看出俄羅斯並不是只在意飛彈武器的重量,在一些精密技術方面也有兩把刷子。
「國產」飛彈並且該飛彈可以算得上是俄羅斯真正的「國產」飛彈,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本國生產的,要知道烏克蘭曾經作為蘇聯的一部分,在蘇聯解體後也掌握了一部分技術,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統計,蘇聯剛解體後留給俄羅斯的大部分洲際彈道飛彈都是在烏克蘭製造的,再加上飛彈也有一定的壽命,隨著時間的推移,飛彈不斷在老化,俄羅斯意識到在重要武器方面不能受制於人,所以開始自行研製飛彈系統,而「白楊-M」飛彈就是俄羅斯飛彈製造史上第一種「國產化」的飛彈,這也代表著俄羅斯可以擺脫在重型武器方面「卡脖子」的現狀。
「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在1997年正式服役於部隊,現已成為俄羅斯軍事力量的中流砥柱,維護著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之後俄羅斯也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在「白楊-M」飛彈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與伊斯坎德爾飛彈,薩爾馬特飛彈等等一起維護著俄羅斯的安全。如今俄烏衝突雖然還在一直持續,但依靠著俄羅斯這麼強大的武裝力量,相信戰鬥民族一定會取得勝利,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