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華為 MatePad Pro 評測:幫你提升工作效率的輕辦公利器

2025-05-10 16:27:30 1

  平板電腦起初就是為了娛樂而生的。在iPad誕生的2010年,手機屏幕小,觀影體驗差;PC又笨拙,缺乏便攜性,平板電腦這種可以捧在手上,躺在床上使用的「看片神器」也就孕育而生了。不過伴隨技術迭代,手機屏幕越來越大,PC體積越做越小,這讓平板電腦的處境十分尷尬,也倒逼廠商進行了第二次思考,平板電腦要解決的下一個用戶痛點是什麼?

  就目前來看,蘋果和微軟這兩大巨頭都將目標瞄向了「生產力」,無論是蘋果最近推出的iPad OS還是微軟持續深耕的Surface Pro X都能證明這一點,只是一個在從軟體方面向PC靠攏,另一個是靠硬體而已。

  不過在萬物互聯時代,華為在用行動表示:提升「生產力」除了走軟硬體這兩條路以外,還能從「連接」入手。在全場景智能的戰略下,華為正試圖打造以手機為核心的全設備聯動的智慧場景。最新推出的華為MatePad Pro支持在PC上飽受好評的多屏協同功能,同時又有經過迭代的平行視界加持,這不禁讓我們好奇,它能否成為一款適用於輕辦公場景的高效生產力工具。

  隨身攜帶,而不是隨「包」攜帶

  重量輕一定是「輕辦公」的前提,畢竟捧在手裡和架在腿上是完全兩碼事兒。華為MatePad Pro的重量只有460g,幾乎與兩個iPhone 11 Pro Max疊在一起的分量差不多,與11寸的iPad Pro相比也輕了8g。厚度上華為MatePad Pro也基本與手機看齊,只有7.2mm,拿在手裡的感覺就像捧著一本畫冊,不會給你太多負擔。

  設計上,華為MatePad Pro保持了Mate家族同代設計語言。你能看到,凡是帶有屏幕的華為產品都在追求屏佔比,包括手機、PC、智慧屏,如今又到了平板。華為MatePad Pro配備了一塊10.8英寸的顯示屏,屏佔比達到了比iPad Pro還要高的90%,屏幕比例也因屏佔比的提升拉長至16:10,視野更開闊,體驗升級的場景包括分屏使用、瀏覽網頁或刷新瀑布流等等。

  在追求屏佔比的過程中,華為也進行了一些取捨。華為MatePad Pro的屏幕與邊框的間隙只有4.9mm,且四面等寬,前置攝像頭無處安放,只得通過打孔的方式稍微犧牲一點點屏幕的顯示區域。

  在實際體驗中,我發現「小黑點」對我造成的影響其實要遠遠小於我的預期,原因有如下兩個:

  1、關於屏幕尺寸。平板的屏幕尺寸遠大與手機,所以同樣是在上面打個直徑相仿的孔,平板造成的視覺幹擾要低很多。

  2、關於觀影體驗。我常看的電視劇、直播、綜藝都是16:9的顯示比例,用華為MatePad Pro觀看的話,上下會留有黑邊,這黑色區域剛好蓋住了小孔,完全不會干擾我觀看視頻。

  不得不說,華為運用創新性的屏幕穿孔技術讓平板電腦的屏佔比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也儘可能的削減了「小黑點」所帶來的幹擾。

  華為MatePad Pro的屏幕素質在安卓平板中處於較高水準,2K QHD顯示屏,最高亮度達到540nit,支持DCI-P3電影級色域,同時也融入了華為獨家的顯示技術,包括「銳屏」顯示增強、自然色彩顯示技術等等。針對護眼,華為MatePad Pro擁有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加持,並專為兒童打造了多重護眼功能,包括藍光過濾、躺姿提醒、感光提醒、抖動提醒、電紙書模式。

  在音頻方面華為也著重下了功夫,華為MatePad Pro左右兩邊共有四個揚聲器,支持Histen 6.0多聲道3D立體音效技術,並有哈曼卡頓的調音加持。

  值得關注的還有華為MatePad Pro的收音。它採用了5環陣麥克,分別為上邊框四個線性陣列麥和後攝附近一個麥克,可以實現5米遠場精準識音,更重要的是,能在課堂或會議中更精準的拾取演講者的聲音,方便用戶後期回放時更清晰的獲取有用信息。

  選配方面,華為MatePad Pro提供了玻纖和素皮兩種材質,其中玻纖材質的兩種配色分別是貝母白和夜闌灰,素皮材質配色為青山黛和丹霞橙。標準版提供6GB運行內存及128GB存儲空間,高配版為8GB運存,可選256GB或512GB存儲空間。

  其它配置方面還包括最新的麒麟990旗艦晶片、800萬像素前置相機、1300萬像素後置相機、7250mAh大容量電池、標配20W快充、支持40W超級快充等等,有意思的是,華為MatePad Pro還是全球首款支持無線正反向充電的平板。

  總體來看,華為MatePad Pro的堆料主要向顯示、音頻傾斜,以保證擁有一流的視聽體驗,與此同時也為「輕辦公」場景提供了優質的收音性能,而在如此全面、強大的配置下,仍保持了機身的輕薄,實屬不易。

  文件自由拖拽,多窗口共存

  相比PC來說,手機和平板之所以效率低很大原因是因為不支持文件拖拽,每個應用就像是獨立的孤島,相互封閉,無法串聯。

  舉個例子,當我們使用PC時,想把一張照片發給朋友,只需要點開兩個窗口,一個微信,一個照片所在文件夾,接著把照片拖拽至微信的輸入框即可。這個操作邏輯就像是生活中我們將一本書遞給朋友似的簡單自然。而手機或平板上則需要我先找到這個照片,打開菜單,選擇分享,再找到微信,再點到聯繫人。這就像是我們把書封裝好,拿到郵局,寫上寄件地址,再投送出去一樣麻煩。

  受限於Android系統的底層邏輯,華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但從我的使用感受來看,華為至少為此做了兩項努力。

  第一是電腦模式。你可以在下拉通知欄中直接切換到電腦模式,該模式下的UI布局與Windows的桌面十分類似,打開的每個應用都會以窗口的形式存在,這時你就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拖拽操作,比如將文件管理中的圖片直接拖到WPS中製作PPT,同樣的操作也能在備忘錄中實現。但目前還不支持拖拽至微信中,系統自帶的圖庫軟體也不支持拖拽,相信後續華為會對此進行優化。

  第二是多屏協同。多屏協同解決的是不同終端的連接問題。它利用分布式技術聚合了多終端的硬體能力,做到不同終端間可以相互共用硬體,也能用拖拽的方式快速分享數據,而且這一切都是基於無線實現的,這為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例如,我將手機與華為MatePad Pro連接,手機界面就會投屏至平板上,並以一個窗口的形式存在,這時我通過觸控平板上的屏幕也能操控手機,同樣,我還能用平板的藍牙鍵盤在手機上輸入文字,這種體驗非常高效。

  除了效率,華為專門給平板打造的全新升級的平行視界也同樣值得稱讚,它間接解決了第三方應用在平板上橫屏使用體驗差的問題。手機用戶的數量遙遙領先於平板,這就倒逼開發者將全部精力放在適配手機,導致不少應用橫屏反而降低了顯示內容,甚至乾脆不支持橫屏。

  全新升級的平行視界的優勢在於能支持所有符合安卓平臺設計規範的應用,即使開發者沒有單獨為應用設計橫屏模式,也能將內容按照一級菜單、二級菜單分屏的形式顯示出來。這是華為平衡開發者投入與用戶體驗之後的折中方案,能解用戶的燃眉之急,目前也兼容了我們常用的主流應用,不過作為用戶,我們當然還是希望開發者能夠為橫屏模式單獨設計界面。

  從華為MatePad Pro上能夠看出,華為非常善於洞察用戶需求和行業問題,並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尋求新的創新點,從而讓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

  鍵盤+筆才算完全體

  自微軟開創了二合一筆記本以後,平板與筆記本的距離就被拉得更近了,它們之間只差一個藍牙鍵盤;另外為了滿足設計相關工作者和商務人士會議記錄以及學生黨記筆記的需求等,手寫筆也成了平板電腦的主要配件之一。為此,華為MatePad Pro同樣配備了官方藍牙鍵盤和HUAWEI M-Pencil手寫筆,兩者搭配使用能大幅提升信息輸入效率,無論是碼字、畫圖、記筆記都變得遊刃有餘。

  鍵盤本身較為輕薄,與普通的翻折保護套相差不大, 厚度剛好蓋過平板後置攝像頭的突起,對鏡頭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鍵盤上預留了兩個磁力槽,可供調整平板傾斜角度,鍵程始終,按鍵偏軟,慢打時幾乎沒有聲響,各個按鍵之間預留的空隙較大,整體的打字手感還不錯,但剛上手還是需要適應幾分鐘。

  鍵盤本身無需充電,由平板藉助磁吸為其供電,非常方便。受限於鍵盤尺寸,ESC/返回鍵被捨去,由左上角的「~」+「!」鍵替代,此外該鍵盤還支持多種快捷,包括返回主屏幕、通知、切換輸入法等等,操作邏輯遵循Windows鍵盤,不會讓人覺得彆扭。值得一提的是,它右側的「shift」鍵還內置了NFC晶片,可藉此實現華為一碰傳功能。

  HUAWEI M-Pencil支持4096級壓感,延遲低至20ms,筆尖支持側鋒書寫,同樣是靠磁吸的方式由華為MatePad Pro供電,充電30秒可使用10分鐘,充滿電可連續使用10小時。此外,為了充分挖掘 HUAWEI M-Pencil 的性能,華為還與Nebo合作,為用戶提供了鍵盤與手寫相結合的記筆記方式,手寫的同時系統會自動識別文字,並轉錄成電子文本,方便存儲與分享。

  對於設計師、文字工作者、研究生等使用人群來說,搭配手寫筆和藍牙鍵盤能進一步發揮華為MatePad Pro的輕薄優勢,增強輕辦公體驗。

  總結

  在快節奏的城市壓力下,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追求最大化地利用好時間。在這種潛在意識的催化下,「輕辦公」的生活方式便在我們身邊流行了起來。在咖啡廳等待客戶的間隙、在動車或飛機的旅途中、亦或是睡前有靈感突然迸發時,我們都希望有個趁手的設備,能幫助我們快速處理一些輕量級的工作,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減輕平時的工作壓力。

  在我看來,華為MatePad Pro就是為了幫助用戶應對這樣的使用場景而生。它雖然沒有PC的強大性能,也不像手機一樣可以輕鬆揣進褲兜,但它卻能讓你在工作與生活的切換中變得遊刃有餘,讓你消除坐在辦公桌前的壓迫感和緊迫感,隨時隨地的記錄、收集靈感,提高效率。

同类文章
華為官宣,4月17日發布nova11系列新機

華為官宣,4月17日發布nova11系列新機

  4月10日消息,華為在今日官宣,宣布將在4月17日召開華為 nova11 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根據目前了解到的信息,華為在4月17日14:30分召開的華為 nova11 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將會發布華為 nova11 系列手機以及華為 Watch 4 系列、華為手環 8 等新品。  目
VIVO NEX雙屏版上手體驗 驚喜十足略有缺陷

VIVO NEX雙屏版上手體驗 驚喜十足略有缺陷

    vivo自發布NEX手機之後,就給我一種敢於嘗試,敢於創作的品牌形象。大膽的將前置相機藏在屏幕下的機械結構中,這樣的做法成就了零界全面屏的誕生。剛在NEX發布不久的vivo又給我們帶來了驚喜——NEX雙屏版。    這是vivo另一種全面屏的表達方式,去掉前置相機,用後置相機代替自拍,並在手
華為智能體脂秤WiFi版體驗:家庭標配的智能家居

華為智能體脂秤WiFi版體驗:家庭標配的智能家居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大家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和養生,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需要一款能實時了解自己身體的體脂秤。本文體驗的華為智能體脂秤WiFi版,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它可以準確的測量包括體重、脂肪率、心率在內等17項身體數據。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番。 外觀簡約,鋼化玻璃面易打理小編我是一位極其注重乾
vivo Z5x上手體驗 續航給力,後置三攝給你想不到的拍照體驗

vivo Z5x上手體驗 續航給力,後置三攝給你想不到的拍照體驗

  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千元機厚積薄發,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在現有資金的支持下,小編買了自己喜歡的一款性價比千元機:vivo Z5x,接下來是我使用過後的一些切身的體會!  舒適的手感  當你拿到一款新手機,你的第一直觀的反應會考慮到它的握持手感如何。要知道,vivo Z5x搭載了500

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還能這樣玩 滿滿的童年回憶

  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加入了非常有意思的紅外測溫功能,通過紅外測溫功能可以直接測量物體溫度,只要你攜帶著手機就能隨時進行測溫。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榮耀智慧屏X1的組合讓我們想到了小時候看電視的場景,這兩者組合有什麼新玩法?趕緊戳視頻看看。
vivo S6視頻太給力 超級防抖助你「身臨其境」

vivo S6視頻太給力 超級防抖助你「身臨其境」

  隨著抖音、vlog的崛起以及5G時代的來臨,視頻拍攝將成為年輕人的下一個主要社交工具。特別是對那些喜愛旅遊的人來說,更是如此。vivo S6在今年的推出,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了路途中用手機視頻拍攝的便捷性和高質量,現在已經成為了有口皆碑的代表產品之一。  4月中旬,備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vivo S6
OPPO Ace2遊戲體驗:高刷新率屏幕會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

OPPO Ace2遊戲體驗:高刷新率屏幕會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

  OPPO Ace2是Ace系列獨立後的首款產品,作為一款有著強悍遊戲性能的手機,它會帶來怎樣的體驗呢?今天,我們就對OPPO Ace2進行上手操作,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優異的硬體配置 帶來更澎湃性能表現  作為一款遊戲性能強悍的高性能手機,OPPO Ace2採用了目前最為旗艦的硬體配置。手機搭
「超大杯」的性能玩遊戲如何?榮耀30 Pro+實測

「超大杯」的性能玩遊戲如何?榮耀30 Pro+實測

  喜歡玩手遊的用戶或許都知道,一款遊戲體驗出色的遊戲,不光要有強悍的配置,還需要在軟體方面進行更針對性的優化,軟硬結合才能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作為榮耀剛剛推出的旗艦級手機,榮耀30 Pro+在遊戲方面又有怎樣的表現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榮耀30 Pro+的遊戲體驗如何。  在配置方面,為了讓遊戲畫
榮耀30 Pro+體驗:拍照強大的全能旗艦

榮耀30 Pro+體驗:拍照強大的全能旗艦

  今天,榮耀30 Pro+正式開售,大家都買到了嗎?作為榮耀全新推出的5G旗艦機型,榮耀30 Pro+不但擁有精緻時尚的外觀設計,在性能方面也表現出色,榮耀特別針對手機的拍照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從硬體到算法都達到了目前行業領先的水平。  根據DXOMARK的測試,榮耀30 Pro+的拍照最終得分為1
拍的更遠看的更清晰 榮耀30 Pro+長焦體驗

拍的更遠看的更清晰 榮耀30 Pro+長焦體驗

  拍照已經成為手機最為重要的功能之一,不少用戶在選購手機的時候都會率先考慮手機的拍照性能,因此在今年發布的手機當中,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關於各大廠商在拍照上紛紛發力,手機的拍照能力有了很大的升級。  其中,榮耀30 Pro+是表現最為搶眼的手機之一,這款手機在DXOMARK上的得分為125分,目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