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深挖網綜新內涵,《姐姐好餓》精彩不斷
2025-05-13 13:15:11
《姐姐好餓》是愛奇藝推出的小S首檔內地網綜,節目播出接近尾聲,從點擊量可以看得出受眾的反應:首期節目點擊量六千多萬,這個峰值產生的原因是"網友對小S首檔網綜的期盼"。首期節目播出後,節目風評出現兩極化,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認為尷尬,覺得尷尬的原因集中於網友發現《姐姐好餓》居然和《康熙來了》不一樣,身邊沒有蔡康永,網友和小S本人似乎都有些不習慣,而覺得好看的人則認為小S身上散發的真實、直接的性格特徵通過這檔節目得到了強化,所以第二期開始節目點擊量趨於穩定。
經過了爆發、爭議和平穩之後,傳媒內參在節目即將收官時專訪了《姐姐好餓》製作人詹仁雄,和他一起重新品評《姐姐好餓》。詹仁雄首先對網友所說的"尷尬"等問題進行回應,他認為,小S並非hold不住,節目裡她變著花樣要吃嘉賓"豆腐",是為了綜藝感,而有人認為尷尬則是因為以往很多訪談節目給人留下對話雙方一派和氣的溫吞氣氛,小S則敢於提出別人想問而不敢問的問題。"演播廳就是她的地盤,她可以肆意妄為,作為主持人她很放得開,這是很可貴的一點。"
《姐姐好餓》 是一個無可複製的特殊存在
《姐姐好餓》是愛奇藝和詹仁雄團隊合作推出的最新一檔綜藝節目,節目的定位是做一檔與眾不同的真人秀式訪談節目。在這定位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與眾不同,一是真人秀式訪談。
訪談是綜藝節目中很古老的類別了。這類節目其實很難創新。因為即使主持人和嘉賓是站著說、跑著說,跳著舞說,說的大致內容還是:回憶過去,解釋一下眾所周知的傳聞,談談身邊的友人,說說下一個階段的計劃。這些內容明星說的太多,觀眾也聽得太多。詹仁雄說:"我想要做一檔不一樣的節目。"所以《姐姐好餓》也在儘量挖掘與常規訪談套路不一樣的獨特風格。
例如:小S不會問黃渤下一部戲是什麼,卻會問林志玲是不是票房毒藥;
小S也不會問吳奇隆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什麼,只會問他結婚後悔了沒有;
小S同樣不會問佟大為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只會問他沒結婚之前談了幾個女明星。
節目接近收官時迎來了馮小剛,小S在他面前狂飆演技,用手捶馮小剛的胸,哭倒在他懷裡,在馮小剛的臉上抹滿了泥。
這樣的場面、這樣的對白,以及面對這些情況時明星表現出的尷尬、驚訝和意料之外的反應,只有在《姐姐好餓》裡才會出現。例如:第二期節目中李治廷被小S連番"攻擊"一臉生無可戀,
第四期節目裡,小S連拍兩下佟大為的屁股後,佟大為一看到小S湊過來,就緊張的跑。
這種反應和少有的效果就是《姐姐好餓》最特別的地方。
正如詹仁雄所說:"我不希望觀眾能猜到下一秒《姐姐好餓》會發生什麼,我也不想讓觀眾知道下一秒來賓會做出什麼反應,可能是驚嚇也好,意外也好,那個時候他呈現出來表情就是我希望,或者是小S希望的另外一種風格的節目類型。所以我覺得《姐姐好餓》並不是一檔單純的訪談節目,它更接近真人秀,小S就是真人秀中最大的變量。"
據詹仁雄介紹,每期節目在前期策劃時,會給出很多問題。但是節目開始後,小S會問哪些問題,什麼時候問,怎麼問,嘉賓會有什麼樣的反映,都是無法預知的,所以接下來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就會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
例如《姐姐好餓》第六期,小S對大鵬從嫌棄變成追捧的過程,完全是跟著她的情緒來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大鵬微妙的表情變化也是相當精彩。
詹仁雄告訴傳媒內參:"小S的獨特吸引了很多男藝人,因為他們覺得這檔節目不一樣所以很想來感受一下"。尤其在最新劉燁當期,面對古靈精怪的小S,劉燁表示會完全配合,誰都不知道現場會發生什麼事情。
《姐姐好餓》的戲劇效果正是來源於這種不可預料。
在海量網綜的湧現的今天,詹仁雄認為:"一檔網綜節目能夠脫穎而出,要麼就是極高的預算和極大的卡司,要麼就是極具戲劇張力。"
因為詹仁雄是學戲劇出身的,他說自己會用戲劇的思維去思考和拆解節目:"我的節目是沒有套路的,我就是發掘他自身的戲劇性,例如一個面具戴在臉上,大家就會好奇面具後面到底是什麼樣的,拿摘掉面具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畫面。"
所以《姐姐好餓》的製作理念,是完全拋棄了訪談節目的套路,追求的是內容的獨特性,通過小S這個變量激發出嘉賓完全不同的狀態,增強節目的戲劇效果。但是因為小S只有一個,所以《姐姐好餓》是一個無可複製的特殊存在。
重新解讀網綜受眾和網感定義
在網綜的研發製作中,網感是時常被提及的話題。每個製作團隊都對網感有不一樣的看法,詹仁雄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網感有兩種,一是通過大數據的調查去研究網友偏好什麼,討論九零後、異次元關注什麼,另一種是像小S這樣的主持人在和嘉賓互動的過程中搭建出來的話語氣場。"
《姐姐好餓》無疑二者兼備。而無論是《姐姐好餓》還是愛奇藝的其他網綜,愛奇藝似乎已經探索出了一定套路,比如利用愛奇藝大數據甚至百度指數來研究年輕用戶甚至窄眾的精準目標畫像,據此開發和運作網綜項目,比如挑選具備天然網感的主持人如謝娜、小S等人作為合作夥伴。
在分析網綜時時常提到另一個話題是受眾。越來越多的網綜會根據受眾的細分化來設計內容。目前細分的標準往往根據年齡界定,比如九零後網生代。但是《姐姐好餓》對網綜受眾的分析更傾向於收視習慣的變化。根據愛奇藝大數據用戶畫像來看,大部分網友看網綜時一定會是獨自觀看,很少會一群人一起看。所以網綜觀看的過程是一個私人化的行為,因此《姐姐好餓》在製作時就突破了固有的儀式化程序,切入重點快準狠,在問題的設計上也更具有帶入感和好惡度。節目本身不會刻意去迎合大眾審美的需求,而是更獨特更個性化。
同時《姐姐好餓》是一部非常明確的女性向定位的網綜。詹仁雄坦言:"《姐姐好餓》就是做給女性和她們的閨蜜看的,並不是給所有人看的。"小S就像閨蜜團中一個無釐頭的姐妹,去捉弄大家喜歡的異性,做著姐妹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隨著受眾觀看習慣的改變和多元化審美的出現,追求打造全民爆款是越來越不切實際的想法。所以《姐姐好餓》的設計理念是符合網綜市場發展規律的,即生產個性化的產品給網友更多選擇空間。
目前,愛奇藝和詹仁雄已經開始對第二季的新鮮玩法進行構思了,第二季或許會嘗試直播、用VR技術,讓網友跟著小S的視角去觀摩男神們的身材。
從《奇葩說》第一次明確提出網綜概念到《姐姐好餓》,愛奇藝在自製網綜的研發過程中對網感的解讀更細化更深層,《愛上超模》《偶滴歌神啊》《哇大學生來了》《奇葩說》等自製網綜密集排播也促使2016年成為整個網綜行業的爆發年。《姐姐好餓》也許還不完美,但在被模式和同類內容侵襲的綜藝市場中,憑藉對訪談節目創新脈搏的把握正在摸索出另一種可能,而其對網感和受眾特徵的重新解讀,也會給業內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