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綜藝」代表 《姐姐好餓》與愛奇藝自我進化
2025-05-13 13:23:08
《姐姐好餓》剛上線時,吃瓜群眾估計一半是奔著小S而去,另一半是衝向男神。隨著節目的持續播出,吸引用戶一直追看的是日漸完善的內容和基於內容的獨特風格。如今,節目已經播出7期,是時候來看看節目品相和主持人小S的表現了。
數據表現良好,「姐姐」不走「溫吞訪談」路線
訪談節目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持人的個人風格,能在訪談節目裡脫穎而出的往往是主持人風格異常鮮明的節目,比如《金星秀》和《魯豫有約》。《姐姐好餓》同樣如此,小S麻辣、真實的「女王」範兒,是節目的最大看點和特色。問別人不敢問的隱私、對男神「揩油」、「逼」明星承認自己比其他女明星更漂亮,這些小S的舞臺作風,早已在《康熙來了》中就給觀眾和明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姐姐好餓》的舞臺上,沒有老搭檔蔡康永攔著,小S更加「如魚得水」,撒嬌、性感、飆戲,撒潑……這些獨特的標識正是節目受到網友喜愛的最主要理由。
訪談類節目偏靜態,而網際網路用戶更喜歡節奏感強的節目,《姐姐好餓》在內容的呈現上,最大化了規避掉了「溫」的風險。節目一開場,是小S和男神的互動,然後男神動手做菜,小S伺機「揩油」,隨後倆人坐在一起邊喝酒品菜邊聊「八卦」,最後再一起飆戲。在三十分鐘的節目裡,幾乎沒有正襟危坐溫情脈脈的時候,場景和表現形式的快速切換讓這檔節目脫離了訪談節目的固有形態,從這個角度來說,《姐姐好餓》刷新了棚內節目的形態。
節目的後期,也是一大加分項。如今,網友對節目後期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網絡綜藝節目,在網際網路上看多了各式各樣的國內外綜藝節目後,可供他們參考的坐標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網友日益進化的口味,節目組在壓力中下了不少功夫。從節目呈現的效果來看,不管是剪輯的節奏,還是花字和特效,節目都超出了網綜的平均水準。比如,節目組甚至把小S的婆婆、老公等家人做成表情素材穿插進去,尤其是當小S為了節目效果而對家人「大放厥詞」時,家人的表情適時上線,反差之下的「笑果」簡直讓人忍俊不禁,這些神來之筆的細節讓節目給網友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除了上述「軟體」,LOGO、場景、服化道等「硬體」部分也提升了節目的整體格調。從小S的整體造型妝容,到細節考究的場景設置,甚至連每期節目的海報也都頗有亮點。尤其是在第5期節目裡,不管是小S的造型還是海報的細節設計,濃濃的復古穿越風讓節目整體看起來韻味十足,增加了不少質感。
主持人、節目板塊設計、後期製作以及考究的服化道,共同構成了節目的內容主體,在這些環節上的用心,才讓《姐姐好餓》得以呈現出優質的內容,在內容的支撐下,節目取得了不錯的播放成績,截止到9月6日,《姐姐好餓》播放量破2.4億,日均流量達350萬(其中臺灣地區站播放量近75萬,日均流量1萬)。
自帶「進化」功能,《姐姐好餓》得以驚豔綻放
對於網絡綜藝節目來說,根據用戶反饋及時調整內容已經成為節目能否保持持久吸引力的關鍵點,自帶「進化功能」的節目往往在培養用戶黏性上具有更強的能力。作為小S獨立主持的首檔網絡綜藝節目,《姐姐好餓》自籌備期就備受關注和期待,節目初期,也曾讓網友褒貶不一。
在早期針對節目的反饋裡,不少網友覺得節目內容和小S的主持有些「尷尬」。這種尷尬與主持人的風格分不開,小S的訪談所獨有的辛辣刺激感,不可避免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男神接不住梗,而由於前兩期節目環節設置偏緊湊,男神在小S的追問下毫無喘息空間。由主持人本身風格帶來的「尷尬」,其實是一檔訪談節目很珍貴的地方,讓主持人和節目帶有專屬標籤,也讓節目更有辨識度,對於這種風格應該保持下去。對於後一種由環節過於緊湊帶來的尷尬,能看出節目組在後續節目中進行了有意識地調整,比如在第三期節目裡,節目組把演戲部分穿插到訪談裡,讓嘉賓能更從容地應對小S的「攻勢」,這也是第三期節目時間被延長至近40分鐘的原因所在。
基於愛奇藝對用戶觀感的強烈重視,節目組在保持節目風格和聽取網友意見的過程中不斷平衡調整,既尊重主持人風格又同時滿足觀眾對節目的期望,在不斷的「進化」中,《姐姐好餓》才得以呈現日益完善的內容,這也是節目能從「尷尬」蛻變為驚豔的原因所在。
打造一檔「頭部網綜」有多難?
現在,網絡綜藝節目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僅有來自傳統電視平臺綜藝節目的競爭,視頻網站之間的內容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些壓力下,愛奇藝能頻頻推出爆款節目,與平臺對節目的定位分不開,更與愛奇藝節目開發中心對節目的開發能力分不開。
在2015年6月,愛奇藝提出了「開放生態」的網絡綜藝布局,這種開放式的合作模式,是對所有內容製作人提供開放的平臺。今年,愛奇藝對網綜提出了「野蠻生長」的目標,不僅要增加節目數量,對節目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而負責平臺節目開發的愛奇藝節目開發中心今年的壓力顯然會很大。愛奇藝副總裁、節目開發中心總經理姜濱介紹,今年愛奇藝在節目開發方面,有兩個大方向:一是要重娛樂,也就是強娛樂化,比如明星訪談、明星真人秀、音樂類、選秀等形態的節目;另一個是重垂直,比如愛奇藝的《愛上超模》、美食節目或者生活類垂直樣態的節目。
「從實際情況來看,以《姐姐好餓》為代表的偏重娛樂形態的節目顯然在網際網路更有影響力。但打造此類節目卻並不簡單,對平臺和節目組對資源的運營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姜濱介紹,對資源的運營分兩塊:一個是明星資源的運營,也就是說,在同樣資金的情況下,怎樣用內容、平臺和人脈的優勢來吸引明星;二是製作成本資源的運營,即製作同類節目時,怎樣付出更低的成本。
愛奇藝副總裁、節目開發中心總經理 姜濱
實際上,不管平臺方和製作方怎樣戰略布局和運營資源,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內容層面上,而愛奇藝對內容的定位是「頭部綜藝」,這也就意味著節目的內容、畫面等等方面都要有較高的水準。不管是從流量表現,還是從話題度來看,「頭部內容」顯現出越來越強勁的社會和市場影響力和引導性,直至產生真正的「現象級」網綜。因此,頭部內容也對製作團隊、平臺宣發能力和資源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愛奇藝發力「頭部綜藝」註定要迎難而上。
據悉,在製作環節,愛奇藝節目開發中心會和節目組深入配合,派出專業的團隊進組,為節目組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選題設計、畫面構造等細節部分,到專業的宣傳對接,再到內容營銷以及廣告的執行,都會與節目組「摸爬滾打」到一起。
在宣發時,愛奇藝會用平臺優勢為項目保駕護航,尤其是在新節目上線的前三周,愛奇藝會用很強的資源推廣來為節目建立用戶記憶,培養用戶的訂閱習慣。
「愛奇藝希望幫助優秀的製作方在網際網路平臺怎麼做內容、怎麼做運營、怎麼做售賣、怎麼做宣傳,帶給合作夥伴最大的財富。」姜濱說。
在平臺和製作方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呈現一部優秀的「頭部綜藝」,而優秀綜藝節目的誕生,也能對平臺的用戶進行拓展,從而提昇平臺的影響力,而這種良性循環的基礎就是對優質內容不斷的挖掘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