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身鏡用戶月均訓練14次,5.4億國民成為體育人口就靠它了!
2025-05-17 04:52:08
剛剛過去的8月8日,第13個全民健身日顯得格外特殊。一則是因為好事多磨的東京奧運落幕,開始進入北京冬奧時間;二則是因為《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在不久前的頒布,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話題熱潮。一時間,從傳統的公共健身設備到健身房,再到各種居家健身妙招,乃至新興品類智能健身鏡,健身成為了朋友圈的刷屏關鍵詞。
健身行業高端缺失,模式創新催生全新物種智能健身鏡
前所未有的話題熱度之下,輿論普遍認為健身行業將伴隨著政策紅利迎來空前變化,而智能健身鏡這種全新品類似乎也有望實現全面崛起。然而現狀卻是,國內健身器材行業還明顯存在著「大而不強」局面。2020 年中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銷售收入預計達到 395.2 億元,同比上升 32.8%。根據 Frost & Sullivan,中國是健身器材最大的製造國,生產的健身器材在國際市場上所佔份額接近 50%。然而在高端市場上,依然由國際知名品牌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大多數健身器材企業主要是為知名品牌貼牌加工,或是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競爭較為激烈。
不過,這種「大而不強,高端缺失」的局面從今年開始逐漸有了變化。在2021年,以智能健身鏡為代表的智能健身硬體吸引了一大批廠商布局,其中不僅包括像FITURE這樣的新興獨角獸,也不乏咕咚、樂刻、億健這些老牌的健身行業公司,甚至還有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正在躍躍欲試。對此,有專業人士認為,健身設備的智能化將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從融入AIoT技術,到走硬體+內容+服務的路線打造生態閉環,智能健身的崛起無疑已成為了行業的新風口,純粹賣器械的時代已過去。
據了解,智能健身鏡這類產品興起於2018年。自美國公司Mirror將這一全新的產品形式推向市場以來,僅在歐美國家就陸續誕生了FORME、VAHA、Tonal、Tempo等十餘家健身鏡品牌。而在中國市場,創立於2019年3月份的FITURE無疑是目前市面上數十家智能健身鏡品牌中的翹楚,目前也佔據著市場最大的用戶份額。憑藉「硬體+內容+服務+AI」的獨創模式,FITURE自成立以來已累計獲得了4億美元融資,憑藉15億美元的估值,在全球智能健身賽道上亦屬領先。
平均每次使用成本不到50塊,健身鏡用戶100%達到WHO標準
在全民健身再次掀起熱潮的背景下,FITURE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張遠聲在近期受邀赴京出席「人民愛健身」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平臺啟動儀式,並接受了人民網的視頻專訪。張遠聲採訪中表示「憑藉網際網路科技的手段,智能健身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令參與門檻降低,進而能夠助力全民健身的發展,讓健身這種生活方式可以普及到千家萬戶,實現讓人民愛上健身」。在FITURE魔鏡的現有用戶中,除來自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之外,同樣不乏三四五線城市甚至青海、新疆等邊遠地區的用戶。
據悉,目前FITURE魔鏡用戶的活躍度為每月打卡訓練14次,平均使用時長達30-40分鐘。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了WHO提出的成年人每周150分鐘中低強度健身的標準,也符合全民健身計劃對經常參與運動鍛鍊人口的規定。值得一提的是,FITURE魔鏡的用戶使用數據,不僅對比國內健身房用戶平均每年打卡6次差異明顯,若以產品售價折算,FITURE魔鏡用戶的全年單次使用成本不到50塊,比絕大多數按次預約的健身房也要便宜。即便如此,作為一款全新品類的產品,智能健身鏡在完全為大眾所接受之前,依然難免被質疑為「智商稅」。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健身鏡廠商除融入AI技術外,都在健身內容及服務上進行了大量投入。以FITURE為例,除用高規格打造硬體終端並自主研發具備AI功能的智能運動追蹤系統之外,他們還打造了一個影視製作規格的內容工廠。通過囊括一套教練、拍攝及後期、音樂、開發和AI的數位化「交互內容創作管理系統」,FITURE可實現全年5000節健身課程內容更新的產能,覆蓋力量、塑形、瑜伽、普拉提、有氧舞、體態糾正等13大類課程,結合專屬健康顧問能滿足全年齡段家庭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據行業專家分析,FITURE魔鏡為用戶所提供的健身服務,能達到線下傳統健身房80%以上的效果,加之其具備便利、性價比等優勢,有望成為居家場景下的主流選擇。
依據「健身體育強國」規劃的藍圖,我國不僅將在2035年擁有佔比45%的經常參與體育鍛鍊的人口,整個體育產業的產值也將達到4%的GDP佔比。面對這個規模的用戶及價值的增量紅利,健身行業作為構築全民健身的最重要的市場端環節無疑會實現一次飛躍性的發展。在此前提下,智能健身憑藉其更有效、更方便、門檻更低的優勢,相比傳統依賴線下健身房的服務模式無疑更能通過科技賦能來助推全民健身的普及發展,最終實現從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