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五彩繩 伍子胥風俗盤點
2025-08-07 10:32:09
在傳統節日端午節當天人們關於吃粽子賽龍舟的說法十分熟悉,但是除了吃粽子之外,在端午節系五彩繩也是民間獨具特色的一項活動,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由來與傳說,當我們了解了端午節伍子胥風俗的由來後,我們也能更清楚的了解過端午的意義。
端午節五彩繩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外,拴五色線也是必不可少的風俗。中國古代一直以紅、黃、白、青、黑五色為吉祥色。每年端午節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傳說五色線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疾病衝走。據說,戴五色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常保安康。
伍子胥端午故事
端午節有屈原傳說,但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於五月五日將軀體投入江中。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過端午的注意事項
端午中午要「躲午」。由於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這天又有「躲午」的習俗,即周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脫災禍。除此之外,在民間過端午時,兒童戴的香包要保管好,忌丟失。在北方一些地區,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習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的,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端午節過了以後,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裡,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