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上墳時間有什麼講究 此節日掃墓流程介紹
2025-08-07 02:15:09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呢?眾所周知,當不同節氣來領的時候,儀式感以及風俗都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同的節氣,有其特定的繼承傳統風俗,人們會提前對節氣進行了解,從而讓生活變得更好,讓節氣過的更加有滋味。
清明節吃青糰子的寓意
相傳是起源於寒食節,因為吃青糰子的習俗,寓意順應天時,天人合一,在中國古代,每逢該節日,人們便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即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因其色調而得名。用清明前後才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拌進按比例配好的糯米與麵粉裡,手工揉勻,再根據各人喜好包裹進不同的餡料蒸製而成,其味道香甜可口,很有嚼勁。
吃艾粄寓意健健康康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後,把煮過的艾草瀝乾剁成草泥,越細膩越好,然後用艾草泥,糯米粉還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調和揉捏成團,然後再在中間包上芝麻,花生之類的餡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圓形等形狀,放入蒸鍋中蒸熟,這樣艾粄就做好了。成為今人敬孝、感恩、處事的行為準則。
吃暖菇包代表生活美滿
泰寧一帶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飲食習俗,暖菇包是由一種當地人稱為暖菇草製作而成,暖菇草的學名叫做鼠麴草,又叫做佛耳草。而暖菇包這種食物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是不同的,南邊製作的時候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製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包子,圓形的,而北邊製作暖菇包的時候用的是暖菇草磨成的粉末,製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餃子,月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