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阿修羅觀後感
2023-07-27 03:23:58 4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地獄一樣的世界,沒有好人壞人,所有人為了生存而浴血戰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韓國阿修羅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韓國阿修羅觀後感一:
作為一個俗人,我並不喜歡「屍毗王救鴿割肉施鷹」的故事,鷹為活命而食鴿,天經地義,並無過錯,屍毗王捨身救鴿,雖為大慈悲心,真菩薩行,但事後想來,自家肉身,雖為一具臭皮囊,但終歸上天血肉所系,以此身救得一鴿,又如何救得天下蒼生,屍毗王只見眼前一生靈,卻忘記眾生悲苦,以此身一命,又如何渡盡天下蒼生?看了《阿修羅》這部動畫,筆者心中若有所感,權記如下:
影片中的「阿修羅」是一個生於苦地的孩子,母親在一座破廟的佛像下將他生下,看到此處便可知他跟佛主有緣。呱呱落地,便有野獸在側,母親以一斧將野獸擊退,這柄長斧保護了阿修羅,也成為了阿修羅後來的貼身武器,或可說是他的法器。生逢亂世,又遇大災,母親無法撫養幼兒,以人屍腐肉為生,最後餓極,欲將此兒投入火中,即時風雨大作,母仰天癲狂而出,大雨澆滅火焰,此兒得以生還。此時影片即到「八年後」,在這八年中此兒如何長成,影片按下不表,不過這並不重要,各位看官稍往下看,一念便知。生逢災年,天地不仁,萬物芻狗,若想活命,擇肉而食。阿修羅的這八年是野獸的八年,他以人肉為食,四肢著地,狀苦野獸,可謂人之極惡。第一個轉折點是遇到了老和尚,橋上肉博,和尚得見其真身,是謂阿修羅身,於是為他取名賜食,阿修羅因此受到點化,漸漸開始從獸到人的轉化。
遇到若狹,得見人之大善,阿修羅獸性漸消,這時雖不食人肉,但戾氣尚在,他砍傷七郎是謂嫉妒,而殺猿是謂悲傷,而這些戾氣亦可謂人之本性,也是佛中阿修羅的本性。正如第二次見到老和尚時,和尚說「人皆有獸性,但卻和其他野獸有著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心,人有心,人做的畜生之事越多,內心越是痛苦,你剛才說苦,正是人之證明」。這時的阿修羅開始了從獸到人的轉變,而從獸到人的蛻變是痛苦的,「小小年紀便悔生於世」是成為人的痛苦,他從自己的苦看到了世間之苦,殺猿看似殘忍,實可看成為其超度的一種手段。過去殺人,現在殺猿,同為殺生,不過目的已然不同,前者為生存,不擇手段;後者為超度,看透世相。不過看透世相的人也分兩種,一種徹底淪為野獸,因為這個世界本就是叢林法則;另一種便是悟道成佛,一心向善。這時的阿修羅處於兩者之間,一方面看透了人之獸性,而另一方面卻也見識了人之善良。所以他對和尚說「大家都一樣,他們若沒有食物,一樣互相殘殺,有的人甚至吃小孩子,他們都是敵人。……不是你吃人就是人吃你,所以我才長著利牙」。而接下來老和尚的舉動徹底挽救了阿修羅,他砍下自己的左手遞與阿修羅,「吃掉我的手,誰都不想吃人肉,因為人有理智,但是,誰都會有著魔的時候暴露自己的獸性,所以必須與隱藏在自己身體中的野獸抗爭,不恨人,但恨已,恨心中的野獸,這是你成為人的賀禮。」老和尚的這一舉動,是謂真菩薩行,阿修羅在若狹那裡見識了人之大善,在老和尚這裡見到了佛之慈悲。
老和尚的這一舉動讓我想起了佛教中「三獸窣堵波」(注1)的故事,這和「屍毗王救鴿割肉施鷹」有些類似,是佛教故事中常見的舍己度人的公案。不過筆者前文已經說過,對於一個俗人來說,這樣的故事並不能讓人信服。見到此片老和尚的舉動,讓我想起了由胡適改寫的《西遊記》第八十一難的故事。(注2)胡適改寫的這個故事跟老和尚的舉動或有些相近。胡適將《西遊記》原作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改寫為「觀音點薄添一難,唐僧割肉度群魔」(注3)唐僧師徒一行人因少一難,被金剛將風按下,唐僧四眾連馬與經,降落在地,後唐僧在三獸塔上入定,眼見被自己及徒弟打死的萬千群魔痛苦不已,便割下自己的肉,一塊塊分與眾魔吃,唐僧及群魔皆得道。筆者對《西遊記》原著並不太喜歡,不過這個改寫的故事使我對此書盡釋前嫌。
唐僧割肉度群魔和老和尚斷臂度人是一個道理,但這和「屍毗王救鴿割肉施鷹」的故事仍有區別。人因生存而殺戮,出家人為了度人也當保住自家性命。影片在這一點上其實已經講得十分明了。老和尚說「為自保而殺戮,否則就活不下去,但是相依為命的才叫人。」若狹堅持著自己所謂的人之大善,寧願餓死也不吃阿修羅給他的肉,她認為這是人肉,也是阿修羅偷來的肉,但是她卻吃了七郎為她偷來的食物。影片雖批叛了人吃人的行為,但在若狹這裡卻無法為觀眾找到除此之外更好的解答,因為在此時,不吃人便活不下去。是的,不殺生便活不下去,是執此人之善念重要,還是活下去更重要?老和尚也是迷惑的,但在阿修羅這裡,老和尚已經參透:「在你身上我獲益良多,那就是不殺生就活不下去的人之本性,吃海鮮,吃野生生物,故人得以生存,即使背負起罪業,也不辜負這條上天賜予的生命,努力活下去。世界因此而美。」
是的,在這裡影片從批判人吃人的泥淖上拔出,更進一步,告訴我們人之生存的重要性,即使背負罪業,也不能辜負上天賜予的生命。老和尚在人間的大災大難和佛的大慈大悲面前參透世相,阿修羅在獸性、人性、佛性面前了悟人生。至此,整部影片也變得圓融。
努力活下去。世界因此而美。
韓國阿修羅觀後感二:
從題目開始好了,片名是片子的靈魂啊,要從片名知道片子講的是什麼,但又不能那麼明確,阿修羅,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翻翻佛教或者印度教,我之前也有說這些教派裡面的故事其實都很有趣,而且是劇作很好的故事,主角想要做什麼,一定是最基本的欲望,什麼性啊,生存啊這些的,只是根據故事要披上一些外衣,但實質還是這些東西,那本劇作書上(我會說我忘記那本書是哪本書嗎)講,你的電影主角的欲望,一定是要原始人看得懂的東西,然後啊,我突然就覺得,我好像知道為什麼當時我那個小夥伴有在跟我講宗教故事,神話故事這種東西了,這些故事,其實就是在講最基本的欲望,而且,他們講的很好啊,認真推薦希臘神話和雅典神話,還有北歐神話什麼的也挺好的,然後我要承認的是,我沒看過,因為故事人名,我基本上讀三遍都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和誰又是什麼關係,誰又做了什麼事,其次如果有興趣看看宗教故事,不要站在宗教角度上,而是純粹的故事角度上,很有趣的,包括西遊記什麼的,四大名著這個吧,我小時候沒看過,因為完全看不進去,現在呢,好像懂了些什麼事情了,然後之前瘋狂迷戀過紅樓夢,覺得很好看,但是裡面好多東西我要承認我沒有看到,也包括文字的西遊記裡面的故事,揭露的東西,抒發的情感,這些都是需要文字錄入大腦才可以看到的東西。
所以啊,如果你簡單了解宗教,神話什麼的,就知道阿修羅「果報,似天而非天之意」(百度上的解釋),然後通俗點說呢,都是到修羅場對吧,就是很暴力的感覺啊,幾乎不可能活著出來的地方啊,然後呢,這個故事就是這樣的啊。
回到故事,還是講韓國政治,但是這個故事帶給人的感受超過了其他,就是他已經不是講政治了,世界真的是這樣的話,多可怕,韓國這類電影之前通常還是會在結尾的時候,展現出好的一面,什麼好人還是勝利了啊,就算這個好人死了,但是他改變了社會啊,或者說,小人物最後還是小人物的樣子,但是社會還是有變好啊,反正都算是happyending,然後故事中間呢,為了錢和權,殺人放火啊,收買賄賂啊,巴拉巴拉啊,都是正常的,然後呢,阿修羅真的就不這樣。
我覺得啊,六個人,恩,這裡插一句,之前看無挑,嘉賓就是這部片子的六個人,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那期無挑,然後通過這些演員比較生活的狀態(綜藝狀態相對電影來說還是比較生活的,而且他們有一部分也沒什麼綜藝經驗,所以簡單的看成生活狀態吧),再回到片子,就會覺得,臥槽啊,他們的演技這麼棒啊,我擦嘞,牛逼啊,啊啊啊啊啊,就是這種那個狀態,回來文章,這六個人裡面,我能看到的好人就只有檢察官手下的那個人,鄭萬植演的,其他的,臥槽啊,都他麼是壞人啊,再排一下,那個吸毒的,金元海演的,也是好人啊,你懂嗎,我都覺得自己是不是腦子不正常了,但是每一個主角都有著極大的黑暗面展現出來。
黃政民演的市長就不說了,太壞,一切都起於他,然後黃政民演壞人也演得很好啊,這樣說有點尷尬啊,明明在批判角色,然後鄭雨盛的角色呢,我在看的時候,一直覺得他有翻轉,因為看起來他是片子主角的樣子,然後,根據我們劇作單老的講法呢,就是主人公一定要有底線,人性,哪個說法都行,反正他就是壞,也不能壞到底,但是感覺男主就是壞到底了,雙面間諜,但是感覺他的選擇還是偏向市長的,最後我總以為他是要變好的,才讓檢察官進去,但是好像也不能說他真的是這樣想,檢察官這個角色呢,正義啊,雖然手法好像特別骯髒,但是我可以理解為是以其人之道,但是在性命攸關的時候,臥槽,你的正義感呢,突然就這樣變成狗,有點受不了啊,郭道元的演技不錯啊,真的,朱智勳演技也超出我的想像,我之前看宮的時候,覺得他就是靠顏,結果這部片子真的打臉了,朱智勳的這個角色是很可悲的,善良的人不是真的善良而是沒有壞的資本,也沒有足夠的利益關係讓你去變壞,但是在你知道你有足夠的錢和權的機會下,怎麼選擇,我現在也會說,我特麼才不會變壞,但是我沒有那種誘惑在眼前,所以才能這樣放厥詞啊,你信嗎,一個可悲的壞人。
郭道元,黃政民和鄭雨盛三個人的那場戲,真好看,包括鏡頭,包括三個人位置的變化,包括每個人的狀態,包括他們的語言,都很有趣,然後還有一個好玩的地方是鄭雨盛和朱智勳吃飯的對手戲,有一個夾肉的細節,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反正我覺得真特麼的用心了,雖然大的故事的好的地方我沒看到。
看之前有看別人評論說前半段看睡了,打鬥戲興奮了,恩,我覺得這個人有點年輕,嘗試把自己放進去看,跟著節奏,跟著情感,我覺得開篇的故事沒那麼無聊,至於打鬥戲的話,我其實不喜歡,一部分是因為太暴力,最讓我喜歡的打鬥戲是鄭萬植在窄窄的過道,兩邊都是人那段的無助,以及拼死一搏,很有感覺,但是還是差一點說不出的什麼。另外,最後,鄭雨盛的大臉,然後鏡頭往出拉的那一段也特別的有感覺。
其實,我喜歡這個結尾,我記得之前自己寫故事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在某一個地方結束,比如一個警察抓殺人犯的懸疑小故事,我可能結束在兩個人擦肩而過的瞬間,可能是受開放式結尾的荼毒,雖然我的故事結尾可能還不是開放式結尾,我總覺得我講完我想要講的故事了,至於結尾是什麼,你們作為觀眾去想好了,你是樂天派,可能就會想,警察轉身抓住了殺人犯,如果你喜歡黑暗的故事,那可能你給的結尾是兩人就這樣擦肩走遠,殺人犯嘴角微微揚起,不重要吧,那個結尾。但是我這樣的故事被給我們講課的年級主任說了好久,簡單的說就是我的故事不完整,然後誠實說,我沒學會怎麼改,哈哈哈,就是這麼蠢,以至於我現在編故事的時候,結尾一定要尋求幫助,因為我不會寫結尾,雖然好久沒有寫過故事。
最後再回歸主題一下好了,政治圈的人啊,可能比小混混還流氓,啊,這不是我說的,這是電影講述的啊,我可是不會說這麼反的言論啊,跟流氓反著來可能就是受警告啊,被打啊,跟大人們可是就是殺身之禍了,伴君如伴虎,古人的智慧啊,然後呢,這個電影評論的結尾特別適合我喜歡的小逗比的那句話,我的願望是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