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後有什麼節日 重陽臘八和春節
2025-07-31 00:55:19
一天中總有那麼幾天不想上班,上班就想著放假,除了個別朋友一次性把攢著的年假一起放了之外,大部分朋友一年之中最長的假期就是國慶節了。放完國慶節之後,又開始期盼下一個節日,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中國國慶節後有什麼節日呢?
重陽節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都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臘八節
那麼除了重陽節,國慶節後有什麼節日呢?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春節
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曆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年節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過春節前,背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都會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其實在下半年來說,真正意義的法定節假日已經是少之又少了,但是,我們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多關注中國的傳統節日。國慶節後有什麼節日中大家有印象並且會慶祝的便是重陽和臘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