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37式太極拳動作名稱及要領
2025-07-30 18:45:08
有新友反映,從楊式大架85式中找不到勁感,或從85式大架練習發勁不知從何著手。其實,85式大架就是37個基本勢子不斷重複,只要掌握了37 個基本勢子的勁意所在,以後練習85式大架就不會找不到勁感了。所以,我思考了一下,決定把張老先生所傳楊式太極勁意引導心法拿出來與大家共同研究一下
一、預備勢
此勢動作我就不再多說了,大家都會,主要就是全身按「十要」要求站立,雙手上抬後又按下,一起一落而已。其勁意心法如下:
⒈ 兩腕上掤:兩手食指往地下一指,然後意想十指尖往回找手心(想像十指尖回夠手心),同時意想腳趾往回找腳心,則兩腕自然領兩臂上掤,自然產生上掤勁,當兩臂掤與肩高,則把意念放到勞宮穴,兩手自然不再抬高,也不下落,自然而然。
⒉ 兩掌下採:意念由兩手心轉兩手背,兩臂自然舒展下落,當落至45度時,意念轉到肘尖,兩肘自然向後平拉。然後意念轉到肩頭,則身體如坐電梯垂直下降,兩腳趾舒展,腳心貼地,則自然產生沉採勁。
二、攬雀尾
⒈ 左掤式:
⑴ 左抱七星:抱七星就是掤式未形成之前那個似抱球、非抱球的動作,楊式太極七星是指頭、肩、肘、手、胯、膝、足七個部位,左抱七星的意思就是以右腳為實腳,左肩與右胯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手心與右腳心相合。總之,就是虛腳一側全往實腳一側合。此勢意想後手找前腳,則前手自然產生掤勁。
⑵左手前掤:作動就不用我多說了,勁意就是眼神先走,鼻尖找前腳大趾,前手追眼神,後手追前手,而掤勁自然發出。
⒉右掤式:意勁與左掤式相同,就是左右相反,你們自已試驗吧,我就不多說了。
⒊捋式:動作非常簡單,我就不多說了,意在尾閭找後腳跟,意想右腳趾向前延長,自然就產生了捋勁。
⒋擠式:動作不說了,意想前腳底之湧泉往回找你背部的正中心(從身上找,用意念找),兩處信息一通,則擠勁自然生產。
⒌按式:後坐時,意想兩腳外踝處放鬆膨大,則自然產生分捋勁。前按時,兩手背中心正對兩肩部中心,意注肩部中心點,意想肩部中心放鬆膨大,直落手背之上,自然產生前按勁。
三、單鞭
⒈雙掌平捋:捋勁食指劃眉梢,意想左手食指從右眉梢劃到左眉梢,右手追左手,平捋之勁自然產生,反之也就這樣。
⒉右掌前按:動作不多說,右掌背中心與右肩中心成水平,意想右肩中心放鬆前膨,則右掌自然產生按勁。
⒊右掌變勾:動作不多說,左腳松透,意想右腰右移,則右臂自然產生掤勁。
⒋左掌平按:動作不多說,意想左手從右腳跟起,經右腳外側、大趾、到左腳大趾、小趾,每經一個時空點都有發勁,共可先後發出掤、捋、擠、按四正勁,最終將對方發放出去。
四、提手上勢
⒈合手轉身:動作不說,意識中右肩中部從背後去找左側胯根,身體自然從左向右轉。
⒉右臂前擠:意想右腳慢慢平落,則產生擠勁。
⒊右掌上掤:想像左掌下按,則右掌自然提起,右掌似握一小氣球,側右腕部自然產生掤勁。
五、白鶴亮翅
⒈右臂打擠:意想前腿膝關節找兩手交叉點則產生擠勁。
⒉虛步亮掌:右手中指指天,左手中指指地,意念中鼻尖找肚臍,則兩手背均產生掤勁。
六、摟膝坳步
⒈轉身右掤:身體右轉,左腳松淨,右手自然產生後掤勁。
⒉右掌前按:意想左手心摸右腳跟,則右掌自然產生前按勁。
七、手揮琶琶
⒈右掌回採:意想尾閭往後腳跟上坐實,左腳大趾趴地,右手大指尖找心窩,眼神往遠處看,則右手自然回採。
⒉左掌前掤:意想後手找前腿,則左掌自然產生掤勁。
⒊左掌上掤:意想右腳中指摳地(不是真摳,有意無形),則左手中指尖產生點掤勁。鼻尖與左腳大趾對正,意想左腳大趾則右手產生拿勁。
八、進步搬攔錘
⒈進步右搬:走內外三合,即肘找膝、肩找胯、手找腳,來回互找,則右搬攔勁自然產生。
⒉進步左攔:意想右拳往左外踝骨後搬,則左掌自然產生攔勁。
⒊右拳前擊:鼻尖找前腳大趾尖,右拳打前腳上方,尾閭骨對正後腳跟,如此勁勢不可擋。
九、如封似閉
⒈兩掌分開:意想兩腳外踝骨,則兩掌產生分捋勁。
⒉兩掌前按:兩掌背中心正對兩肩中心,意注兩肩中心,兩掌前按勁產生。
十、十字手
⒈身體右轉:意想右肩中部從背後找左腳根,則身體自然右轉。
⒉兩掌橫分:意想兩腿外側,則右肘產生沉勁。
⒊兩掌上掤:意想右手找左腳、左手找右腳,則上掤勁自然產生。
十一、抱虎歸山
⒈轉身按掌:身體右轉,右腳邁出後,意想鼻尖對正右腳大趾,意想右腳大趾,則左掌前按勁產生。
⒉其餘動作和攬雀尾一樣,請參考請二勢攬雀尾。
十二、肘底錘
⒈雙掌平捋:捋勁食指劃眉梢,意想左後食指從右眉梢劃到左眉梢,右手追左後,平捋之勁自然產生,反之也就這樣。
⒉右掌前按:右掌背中心與右肩中心成水平,意想右肩中心放鬆前膨,則右掌自然產生按勁。
⒊雙掌左掤:眼神先走,意想鼻尖找左腳尖,左手追眼神,右手追左手,則雙手掤勁產生。
⒋左掌下捋:意想鼻尖找左膝,眼往遠處,則左掌產生下捋按壓勁。
⒌跟步提拳:右腿跟步,意右腳找左手,則左掌上掤。意想左腳大趾則右拳上提,從左肘側下衝出。
十三、倒卷肱
⒈右掌反擠:意想右肩中部從背後找左腳跟,側自體自然右轉。意念注於背後命門(肚臍在在背後的穿透對應點),側右掌自然產生反擠勁。
⒉右掌前按:意想左肩中部從身後去找右腿胯根,則氣貫右手指梢。
十四、斜飛式
⒈雙手抱球:想在左手向右後劃弧,則右掌產生下捋勁。
⒉右腳前伸:右手指尖往左後下方舒伸,則右腳自動伸出。
⒊右肩右靠:意在手臂外側相分,且意想兩臂無限延伸,則產生靠勁。
十五、海底針
⒈右掌上掤:跟步,左腳松淨,則右掌回抽產生掤勁。
⒉右掌下指:意想從右手小指外則開始,沿手臂外側放鬆到肘尖,經肘尖放鬆到腋下,而右掌自然產生沉採勁。
十六、扇通背
⒈雙臂上掤:從肩部中間開始放鬆,意想沿肩中部到肘彎外側,直到食指尖,邊放鬆邊產生上挑的勁力。從後往前想,根節、中節、梢節,節節貫穿,就要以把人給挑起來。
⒉左掌前按:意想腰部命門穴,則兩手產生上架勁。
十七、撇身錘
⒈左手上掤:意想尾閭對準左腳跟,眼神往右上看,則身體旋轉自如,發勁得心應手。
⒉右拳下採:意想尾閭對準後腳跟,則右肘自然產生下採沉勁。
⒊進步右搬:走內外三合,即肘找膝、肩找胯、手找腳,來回互找,則往右搬勁自然產生。
⒋左掌前伸:意想右拳從身後向左腳跟搬,鼻尖找前腳大趾尖,則左掌前按勁自然產生。
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