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太極拳3大原則5大特點 孫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區別?
2025-08-03 17:30:11
孫氏太極拳的拳勁有著非常多的奧秘,掌握好拳勁對練習孫氏太極拳是非常有幫助的,能更加快速有效的掌握其精髓。而且常練孫氏太極拳對我們是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要對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有所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大的方向上把握好孫氏太極拳。那麼孫氏太極拳跟其他太極拳有什麼區別嗎?想要練好孫氏太極拳就必須要先練級這套拳特點及原則,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認真閱讀哦!
孫氏太極拳的拳勁介紹
孫氏太極拳中的拳勁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將拳勁練好,這樣才能更好的練習孫氏太極拳,有利掌握其精髓。
冷彈勁
可長可短,發時要突然,全無徵兆,松身醒氣,塌腰撐命門,肢體如彈簧一樣放射出去,沾彼身之瞬,一空一打,聽得要準,打得要透,力貫彼重心處,周身彈抖,力道極短極速,周身之力瞬間貫於一點。
錘摜勁
長勁之一,用於遠擊,身如浪湧,力如拋錘。多用在順勢發力中。
楔入勁
可長可短,身如鞭抽、浪湧,遇阻擋,如杆頂進,似鐵楔插入。獲得此勁非有架子功夫不可,即整體結構力。功深者,此勁可以與冷彈勁、錘摜勁合為一個勁。
震靠勁
貼身勁,通過周身整勁,用肩、肘、大臂靠擊對手,用在貼及對手重心位置的瞬間。發出此勁要短速突然。軟軟地貼上,不可有絲毫蓄勁跡象,驟然發出。
分錯勁
短勁之一,兩手向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力,或前後,或左右,或上下,一順一截,或一縱一橫,由腰腿短促發出。
滲透勁
貼身勁之一,用手掌貼住對手,突將自身重心射送,身式結構不變,同時卷掌成拳或用指節捲入,鬆氣下沉,周身之勁合於一點,出哼聲。
抖擻勁
貼身勁之一,周身彈抖,極短極速之勁,如虎抖毛。氣往背貼,走開勁,雖周身抖擻,但周身力圈要合於一點。
凌虛勁
空接勁,彼入來,將及未及我身時,以神接引彼意,或打或空隨機應變。空打,神接彼意,使其落空,即刻走開勁,氣貫周身毛孔,出哈聲,即將彼重心提起,隨之一合,凌空打出。
直打,神接彼意,沾手即發,其勁如迅雷擊地,又如擊石濺水。勁直擊向彼虛根,順勢一抖,彼即跳起。
孫式太極拳修煉的三原則
要練好孫式太極拳,必須把握「三原則」,一是高度協調,在孫式太極拳訓練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都要全身高度協調,而且身體和心靈也要高度協調。
在練習孫式太極拳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運動方式是掌控好自己身體的協調性,練習中身體要保持中正安舒。
一旦調性達到高水平,那就會出現德國當代著名學者哈肯的《協同論》中所說的「協調產生新的力量」,在孫式太極拳的修煉中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整勁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種感覺,從一開始,練習者就應該把握這一點,所有的動作都必須體現和合凝聚。
和即和諧,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覺、精氣神,都要有一種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絕對不能分散,特別是感覺不能分散。
三是向內收斂,收斂和分散是對立的,所有的動作都產生一種感覺,向內收斂,而不是向外發散。
協調、凝聚、收斂,我認為這就是修煉中國各種功夫,特別是孫式太極拳功夫的根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練成功夫。
孫氏太極拳的5大特點
不同的太極拳流派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我們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點才能更好的掌握各個流派的精髓,讓我們來看看孫氏太極拳的特點。
1、孫氏太極拳修為與體用的核心是
中和真一之氣。
2、孫氏太極拳修為原理是
抱元守一而虛中。虛空而念化。太極從無極而生,為無極之後天,萬極之先天,承上啟下。以和為體,和之中智勇生焉。極未動時,為未發之和,極已動時,為已發之中。以「蓄神養氣為主」。
3、孫氏太極拳體用法門是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4、孫氏太極拳行拳原則是
順中用逆,逆中行順,貫串始終。並指出此理並非太極拳所獨有,形意拳、八卦拳亦符合這個原理,故三拳一理,可證儒釋道之學。
5、孫氏太極拳作用原理是
渾圓一氣之意及「皮球」的勁力特徵。指出內勁精純者,其太極拳則能與形意拳、八卦拳渾融一氣而並用,三者並用則能超越太極拳「不丟不頂」的作用原則,產生「丟而不丟,頂而不頂」的效能。
孫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區別?
1、特別強調孫氏無極式的基礎作用,孫氏無極式與其它各家太極拳的無極式皆不相同。
2、以孫氏三體式為基本步式,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重心平動,身隨腳轉,手隨身動,由此建立了動靜合一的技術基礎。
3、行拳時全在虛無中用功夫,渾圓一氣無邊界,形成勁氣內藏的周身球勁。
4、由四情引八能,四情是指喜怒哀樂,勁意技法於虛無中由情引出,方為自然。
5、與修煉內丹合而為一,將玄武內丹功法融入拳式中。
6、取勢五心,一種說法是重心、體心、形心、意心、神心。另一種是重心、形心、意心、神心、天心。其中重心、體心是關乎身體內的,而形心、意心、神心、天心都是關乎身體之外的。
總結:在閱讀了以上的文章之後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同的太極拳流派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我們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點才能更好的掌握各個流派的精髓,所有在練習各派的太極拳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這個派別太極的特點及誤區,避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了身體哦!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