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元宵起源於哪個朝代 吃元宵源於漢代
2025-08-01 23:23:12
元宵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節日,通常這個節日標誌著我們的寒假就要結束了,我們會趁著這一次節日來一個最後的狂歡,所以元宵節在我們中國是非常隆重的節日,那么元宵節吃元宵起源於哪個朝代呢?
吃元宵始於哪個朝代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鬧紅火,觀燈丶賞謎語、辦社火,自然離不開吃元宵。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我們沒有一個統一公認的說法,所以,這些就在當地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元宵節的發展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先是在宮中流行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節日普及到了民間各個角落,都散發著熱鬧的氣息。
吃元宵的民間傳說
吃元宵的習俗有民間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在一個正月十五之夜,楚昭王出巡看見長江上漂浮著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王好奇,便問孔子:此為何物?孔子答曰:"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所以,楚昭王開始命令部下們在正月十五這天要做外白內紅的食物,元宵就由此而來,元宵一般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有餡,餡一般放入白糖或者山楂、芝麻等,寄託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