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過春節是大年初四嗎 莆田人初四才過大年
2025-08-02 04:32:10
每年的春節都是全國人們大團圓的日子,所以有許多特色的風俗傳統存在,民間更是熱鬧騰騰的。依據傳統每年的春節一般是在正月初一過大年,而在我國的福建地區有許多地區的人們會選擇在大年初四過春節,這是為何呢?
福建人過春節在年初四
福建人過春節是大年初四主要是因為當年日本倭寇入侵莆田的歷史遭遇改變了春節的風俗。在那以後,莆田老百姓逐漸形成了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三十辭舊,在二月初四迎新過大年的風俗習慣。十二月三十被稱為做小歲,二月初四被稱為做大歲。不過,這樣一來,春節就會拖得很長,足有一個多月。同時,二月裡氣溫復甦,農事繁忙。如果在二月過春節,會與農事發生衝突。於是,莆田的老百姓將二月初四做大歲,改期為正月初四。
年初四過年講究
正月初四過大年,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圍在同一張桌子上吃東西,稱為「圍爐」,預示著團團圓圓。而且在過年的時候,莆田人還會做一種叫做「紅團」的食物,紅色預示著吉祥如意,而團是「圓」的,也意味著團團圓圓。過年時候,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現莆田人在春聯上的不同之處。莆田人的春聯上方會有部分的白色,叫做「白額春聯」。
閩南地區過年特色
閩南地區過年有筅塵日,這是年終的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梁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乾淨,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